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在2010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在2010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
2010-03-30
|
办公室
|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全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的工作,动员和组织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创新型河南,促进两大跨越和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这次会议十分重要,随后,徐济超副省长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作工作报告: 一、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局面,全省科技工作者克难攻坚、开拓进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战危机、保增长、保态势”的一系列战略部署,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特等奖1项(全国共3项),一等奖3项(全国共17项),获奖质量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万件,达11428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结束了我省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两位年轻科学家分别当选为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率先出台了对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作用重大的优惠政策。郑州、洛阳、许昌等8个省辖市和61个县(市、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县)称号。一年来,做的主要工作有: (一)制定《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科学谋划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路。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省科技厅代省政府起草了《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经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颁布实施。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最高规格的全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对《规划》的贯彻落实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进一步理清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路,统一了认识,有力地激发了全省上下开展自主创新的热情。各地迅速行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如郑州市制定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洛阳市整合资金1.2亿元,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节能减排等项目。新乡市制定了《自主创新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把自主创新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中。焦作市出台了《关于加强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高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周口市下发了《企业研发经费认定管理实施意见》,认真落实企业研发经费税收抵扣政策。 (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集中资源实施了重大科技专项16项,突破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在“保增长、保态势”和“企业服务年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去年省政府组织的两次全省重大项目观摩活动中成为突出亮点。企业通过实施重大专项大大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实现了逆势增长和转型升级。如许继集团、平高集团承担的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在世界最高电压等级和最长输送距离的首条100万伏晋东南-荆门交流和首条80万伏向家坝-上海直流等输电工程中成功应用,获订货合同总金额近50亿元。郑煤机实施的大采高高可靠性液压支架及电液控制系统,开发出世界最大采高的7米液压支架,并攻克了核心技术电液控制系统,完成了胡锦涛总书记交给科技界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亲笔批示“谨表祝贺”,该项目已获订货35.2亿元。华兰生物通过实施甲型H1N1流感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等重大科技专项,主导产品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甲型H1N1流感疫苗产量占到全国的45%。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成套装备、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井装备、家禽重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及新型疫苗、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大型高效节能活性石灰成套技术及关键装备等重大专项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信重工的“矿山重型装备”、中铁隧道的“盾构与掘进技术”、洛耐院的“先进耐火材料”、郑州机械所的“新型钎焊材料”、洛玻集团的“浮法玻璃新技术”等5个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历史性突破。许继集团、开封茂盛粮机、洛阳惠中兽药分别获批“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粮食加工装备”和“兽用药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我省建在企业的国家工程中心数量位居全国第一。1992年至2008年我省共获准建设6个国家工程中心,去年1年即新增3个。新组建66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70%建在了产业集聚区内的骨干企业。加强省工程中心的动态管理,2个中心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被摘牌处理。南阳石油二机等6家企业被新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4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67家。为探索产学研结合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的新机制,组织成立了风力发电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研发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 (四)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旨在培养院士后备人才的“中原学者”计划通过三年实施,取得重大突破,首批“中原学者”郑州大学申长雨和省农科院张改平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使我省拥有了两位50岁以下的年轻院士。新培育4名“中原学者”,重点支持了40个创新人才团队,50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开展创新活动。新组建了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我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62个,已逐步成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启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全省共派出科技特派员1400多人,6名科技特派员和3家单位分别被科技部评为先进个人和集体。 (五)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支撑工程,为我省粮食总产连续超千亿斤提供了有力支撑。组织实施了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产业化研究与开发和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培育推广我省两大粮食作物新一代的主导品种。“百农矮抗58”、“郑麦366”两个小麦品种在去年北方50年难遇的大旱中表现良好,“百农矮抗58”已成为河南省及黄淮南部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玉米新品种“浚单20”去年种植面积突破3000万亩。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造了小麦、夏玉米百亩连片一年两熟平均亩产1770.5公斤、万亩连片一年两熟平均亩产1548.6公斤的黄淮海平原单产记录,为我省粮食总产连续第4年稳定在千亿斤做出了重大贡献。 (六)加强项目和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22亿元,同比增长18%;11个高新区实现实现工业增加值806亿元,同比增长20.5%,显示出了较强的抗危机能力。组织实施了“3G移动多媒体关键技术研发”等“双百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6项,投入科技资金6000万元,拉动引导企业和社会总投资30亿元。郑州国家高新区成为全国4个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之一。郑州市被确定为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南阳光电等3个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培育新乡生物医药等6个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建设已初具雏形,首批9个入驻单位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七)推进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了“低热值褐煤提质”、“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新培育了30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建立和完善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开发和现代化中成药生产体系,我省被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新建1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开展合作研究,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新建中国(河南)道路养护技术和洛阳中俄高新技术产业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展了全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引进先进技术活动。 (八)制定和落实政策,推动建立社会化科技投融资体系。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签订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贷款授信额度1000亿元,支持我省科技企业和高新区的发展。会同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制定出台了《河南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认定管理实施意见(试行)》,使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抵扣税收优惠政策得以落实,有力地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7家,预计全年可减免企业所得税7.2亿元。经过多年努力,省技术产权交易所被批准为全国首批5家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机构之一。 (九)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会议,全面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培育中信重工等1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新密市等5个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开通了“12330”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电话,成立了6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去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9589件,其中体现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4951件,质量进一步提升;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万件大关,达到11428件。 (十)深入开展“两转两提”,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活动,举办了地方科技局长培训班,提高了科技系统干部政治和业务素质。开展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科技工作的能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了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经费监管和对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科技成果评定等重要公务活动的监督。去年,科技系统被评为全省预防腐败先进单位和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单位。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一贯关心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各级、各界领导和同志们,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虽然我省科技创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建设创新型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上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二是绝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3/4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研发机构,99%的工业企业还是零专利;三是科技投入缺口较大,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四是科技人才匮乏,特别是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严重缺乏。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不断研究和落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0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 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冲击,使我们倍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道路已刻不容缓。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并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列为省政府“五项工程”之一。我们一定要认清历史使命,保持清醒头脑,抓住发展机遇,找准工作定位,科学规划和认真落实全年的各项工作。2010年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贯彻落实《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丰富发展创新载体,加快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科学发展和中原崛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主要工作目标有:新培育5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建5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培育5-7名中原学者,试点培育10个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新建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好洛阳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20%左右,年专利申请量达到2万件,授权量达到1万件。 围绕以上指导思想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整合集成科技资源,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方法,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今年重点实施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低热值褐煤提质新技术与装备、硬岩盾构成套装备、超高压及特高压直流开关、新型光学引擎与数字投影机、治疗性乙肝疫苗、猪主要疫病新型疫苗等重大科技专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井装备、高温气冷堆核电煅件、优质钢精炼用耐火材料、镁合金挤压关键技术、大直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半合成抗生素母核及系列产品等重大科技专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适时再谋划筛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专项,不断完善项目库建设 (二)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型企业培育为抓手,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围绕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战略先导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以战略性产业领域的优势企业为核心,集聚相关的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启动建设盾构、生物医药、花卉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政策措施和各类科技项目集成支持,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三)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园区。各类科技计划和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重点向产业集聚区内的骨干企业倾斜支持;探索在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和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制定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评价指标体系和政策措施,试点培育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以引导和促进我省产业集聚区走创新驱动型科学发展道路。加快高新区发展步伐,指导洛阳高新区争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安阳高新区等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区争取升级国家高新区。加快省科研生产试验基地建设,启动第二批入驻项目。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民营科技园区的发展。 (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启动省“双千”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新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做好对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辅导,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实施好国家“十城万盏”和“金太阳”行动计划,推动半导体照明、光伏发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化。争创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试点省工作。 (五)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抓好小麦新品种矮抗58、郑麦366产业化研究与开发、亩产800公斤超级小麦新品种培育与示范、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研究与开发、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小麦、玉米和水稻新品种的产业化和换代升级。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强百亩超高产攻关田、万亩核心区、百万亩示范区和千万亩辐射区“一田三区”的建设。启动实施名优花卉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等重大专项,推动优势经济作物升级和产业化。 (六)强化民生科技工作。加强重大疫病预防控制、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城镇建设、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减灾防灾等重大民生科技问题攻关,继续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先进医疗设备的开发。攻克一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节能减排急需的重大和关键技术,推广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加强科普工作,组织举办“科技活动周”,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加大科技下乡活动力度。 (七)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总结成功经验,加大“中原学者”工作力度,培养更多的科技领军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杰出青年培养,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选派一批优秀科技人员到我省中小企业和农村,开展创新创业和成果推广服务。 (八)有重点地加强原始创新。选择对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具有比较优势和一定基础的领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有条件的企业,启动实施重大基础研究专项,以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我省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突破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布局,提高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力争在高校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方面取得新突破。 (九)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合作。争取开展第三次省部会商,在科技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农业科技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做好河南省与白俄罗斯科技合作第四届例会的筹备以及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大院大所、知名高校、央企、军工单位的科技合作。 (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引导和支持优势企业和区域开展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启动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机制。完善重大科技专项知识产权审议机制,支持重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建设,开展专利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查办督办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 三、着力践行“四个重在”,务求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为“十二五”开局奠定基础的一年。为了做好承前启后的工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四个重在”的要求。我们科技界也要按照“四个重在”的要求不断创新科技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不断提高科技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一)重在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近年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实践证明的正确思路和举措。全省科技系统一定要紧紧把握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持续已有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步伐。要在《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指导下,制订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要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实施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二)重在提升。全省科技系统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特别要提升战略性、创新性和前瞻性,提升谋划能力、运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既要善于凝练和突出工作重点,集中资源取得突破,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科技工作的全面发展;又要善于运用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和政府科技计划改革、风险投资等机制直接推动全社会科技工作。还要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重在统筹。全省科技管理部门要善于统筹协调全社会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工作从部门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把科技工作溶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要统筹考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统筹考虑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与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结合,统筹凝聚各有关部门,各地方与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四)重在为民。全省科技系统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同时我们科技管理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进一步放在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环境、提供服务上来,把重在为民的思想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科技工作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为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建设创新型河南,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