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访谈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迈出建设创新型河南的新步伐
发布日期:2014-11-10 14:05 来源: 阅读次数: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迈出建设创新型河南的新步伐——赵琛厅长在2007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二00七年三月七日)
发布时间:2007-03-07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6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的工作,动员和组织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八次党代会、全省科技大会、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及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建设创新型河南,为中原崛起和和谐中原贡献力量。
    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徐济超副省长专门听取了省科技厅的工作汇报,对我省2006年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请省科技厅在这次大会上转达他对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慰问和感谢。刚才,布毅厅长传达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做工作报告。
    一、2006年全省科技工作回顾
    2006年是全省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继全国科技大会后,去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确立了我省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战略方针。会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省政府首次颁布了《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6大战略重点,9个优先发展领域,55项主要任务以及支撑措施,理清了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工作的战略思路。并在省八次党代会上将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列为新一届省委的中心工作之一,“浓墨重彩地写在中原崛起的旗帜上”。一年来,全省科技战线的同志们在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的指引下,开拓创新,发奋工作,为建设创新型河南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在全社会掀起了推动自主创新的新高潮。全省科技大会的召开在全省各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省上下掀起了自主创新的新高潮,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省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对科技的投入,2006年新增1.02亿元,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24.4%;全社会的R&D投入达到69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0.55%。国家资助科技经费2.14亿元支持我省自主创新。全省18个省辖市中已有15个召开了科技大会。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采取了有力措施,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大会精神。郑州、洛阳、安阳、信阳、济源等地的科技投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全省科技人员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810亿元,同比增长27.5%;农业科技对我省实现粮食产量超1000亿斤起到了关键作用;专利申请量达11538件,增长28.5%,授权量超5000件,增长39.9%。有1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奖励,获奖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新高。洛玻集团的“超薄浮法玻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工业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徐光春书记亲自接见了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代表,对全省科技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寄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续发扬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二)推进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围绕落实《决定》和《规划纲要》优化配置资源。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和《规划纲要》,优化配置政府科技资源,有效引导社会资源,省科技厅大力度改革了省级科技计划体系。新的省级科技计划体系由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与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发展、地方科技引导等五大类科技计划构成。与原有的科技计划体系相比,新的科技计划体系更加突出战略重点、突出创新能力建设、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力求有效涵盖自主创新全过程并避免交叉重复。同时,较大幅度地调整厅内设机构职能,进一步明确和理顺了处室间的责权关系,加强了战略研究、统筹协调、监督制约、绩效评价等职能。对主要业务处室领导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引进了部分高知识层次人才,以优化人员配置,更好地完成科技管理工作任务。
    (三)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计划,解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技术问题。为落实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集中科技资源,突破战略性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在科技计划改革中新设立了“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06年,首批启动实施了“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工艺技术装备研究”、“硅材料及光伏技术”、“动物重大疫病预防控制关键技术”、“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这批专项的主要特点是投入力度大,突出优势产业,依托骨干企业,针对关键技术问题,一旦取得突破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迅速实现产业化。如“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专项由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承担实施,计划投入研发经费2.05亿元,其中省科技经费投入2000万元作为引导。这也是我省科技项目中投入力度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专项的实施,将在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和相关基础研究领域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使我省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的设计、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扩大我省在该领域的优势。目前,许继集团已成功中标东北-华北高岭背靠背联网工程全套直流保护和换流阀等关键技术设备,平高集团成功中标晋东南-荆门我国首条特高压示范线路关键技术设备,项目进展顺利。“电子玻璃浮法生产设备和工艺研究与开发”在高端STN级0.7毫米电子玻璃生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连续稳定大批量生产,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水平,填补了我国玻璃工业的空白。“家禽主要疫病新型诊断技术及新型疫苗研究与开发”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联灭活疫苗,是目前预防H9亚型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三种家禽重大疫病最经济有效的疫苗,可降低防疫成本50%。该疫苗已取得了国家新药证书并获准上市。
    (四)全面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去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座谈会,李成玉省长、史济春副省长、徐济超副省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的召开摸清了全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会后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建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联席办公会议制度,从战略指导上、组织上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次会议以后,全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工作明显加速。省政府新投入有关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许继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确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在重点抓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同时,注重抓产学研结合。在高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省技术产权交易所股权市场开盘,技术市场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五)推进科研机构改革,不断激发科技系统的活力和动力。按照省政府规定的责任目标,全面完成了省属科研机构改革。协调解决了省属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中资产评估时效、土地资产处置、医保等困难问题,清除了省属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性障碍。26个转制科研机构全部完成了改制后新公司的工商注册登记。转制后的科研机构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据初步统计,2006年省属转制类科研机构实现技工贸总收入约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4个省属社会公益及农业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已经完成。其中11个科研机构转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5个转为非营利性科技服务机构,5个转为其他部门属事业单位,1个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理。省农科院及所属的12个科研机构实行了整体改革。为支持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新设立了省属科研单位社会公益项目预研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省属科研单位开展资源、环境、人口、健康、社会公共安全等公益领域的前期研究。
    (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了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贴息项目19个,安排贴息资金4000万元,软件专项1000万元,项目总投资28.2亿元,拉动银行贷款18.3亿元,支持了液晶显示玻璃、钛合金精铸高尔夫球头、多晶硅、超硬材料及制品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抓了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2006年,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共实施产业化项目114项,投入研发经费9.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利润11.8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31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60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工业增加值810亿元,同比增长27.5%。全省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20亿元,同比增长40.1%;实现工业总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45.7%;实现工业增加值364亿元,同比增长31.7%。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推动了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推广体系。洛阳市5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创造了15亩连片小麦平均亩产717公斤、夏玉米平均亩产1006公斤和一年两熟平均亩产1628公斤的超高产记录。项目区以占全省小麦14.7%的收获面积,实现了占全省小麦18.1%的产量,项目区小麦增产量占全省小麦增产总量比重达到22.7%,为我省粮食总产量迈上千亿斤的台阶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主要农作物良种选育研究和示范推广,新选育农作物新品种90个,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玉米新品种新单22号年辐射推广面积达到65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开展了嵩县、桐柏县、长葛市、临颍县、淇县等5个国家级和登封县、通许县等20个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的建设工作,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组织实施了“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和“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重点建设了1个国家培训基地、21个省级培训基地和18个国家级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星火技术培训体系,在农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300多项,培训农民53万多人次。
    (八)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增强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筹备召开了河南省-白俄罗斯科技部合作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例会,省政府和白俄罗斯科技部签署了进一步深化全面科技合作纪要。和俄罗斯合作实施的“中俄大气光学应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中俄科技合作计划2006-2008年度重点项目。分别与白俄罗斯和德国合作建立两家研发机构。
    技术项目合作取得了新进展。实施的“等离子燃煤点火装置”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适用范围广,节煤效果显著,已在陕西秦岭电厂、三门峡电厂等应用。应吉尔吉斯共和国农业部和科学教育部的邀请,在该国举办了我省首次境外大型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班,并达成了肉牛饲养、棉花种植技术及相关农产品出口的协议,在该国建立5000亩棉花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库洛夫致信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感谢我省在吉方开展的合作。
    (九)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和保护能力。全年专利申请11538件,专利授权5242件,较上年分别增长28.5%和39.9%,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组织实施了百户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培育工作。新飞、洛轴研被评为国家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先进集体。开展了打击侵犯专利权的专项活动。承办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传统知识、传统文化表达和遗传资源地区间研讨会,来自3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地区性组织的18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最终形成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传统知识、传统文化表达和遗传资源地区间研讨会—郑州成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传统知识、传统文化表达和遗传资源亚洲、非洲以及太平洋地区国家和中国联合声明》。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拼搏奉献。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一贯关心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地方和行业的同志们,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总体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脱节现象仍较严重;二是科技投入和高层次科技人才不足,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落后,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三是基层科技工作薄弱,特别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强。对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
    2007年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省八次党代会、全省科技大会、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通过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为促进“两个跨越”,推动中原崛起和和谐中原建设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全年的预期目标是: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主要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建50个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围绕原始性创新建立7个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培育30家创新型企业、1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5个知识产权优势区域。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新选育农作物新品种50个,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00种,新取得国家和省级奖励的科技成果300项,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0件。
    ——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省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以上;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
围绕以上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以战略重点的局部突破带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战略需要,紧紧围绕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组织实施好“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关键技术”、“‘1+4’铝板带热连轧装备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精密铜管四辊旋轧和四联拉装备及关键技术研究”、“年产3000吨秸秆纤维乙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年产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家禽主要疫病新型诊断技术及新型疫苗研究与开发”、“TFT基板玻璃浮法生产设备和工艺研究研究开发”等8项重大科技专项,尽快取得一批重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同时,筛选新的有重要意义和良好前景的重大专项予以支持或作为项目储备。
    (二)启动四项重大科技工程,着力解决制约创新型河南建设的关键问题。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相关部署,启动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4项重大科技工程,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作用,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解决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关键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次会议发放了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两个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要点,请大家认真研究,在分组讨论时提出修改意见。会后,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两个重大科技工程也将在近期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完善工作,并启动实施。
    1.启动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着力提升我省企业的创新能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是为了贯彻落实去年省政府在新乡召开的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我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工程的实施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以省百户重点企业、50户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优势领域的骨干企业为重点,支持、引导企业加快建立各类研发中心,为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省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在2008年底前全部建立研发中心的目标打下基础;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大大加快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速度;同时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二是启动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国家已启动这项工作,我们将在衔接国家全局工作的前提下,根据我省省情开展这项工作。将联合有关部门,通过政策措施和各类科技项目支持,引导试点企业建立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部运行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创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培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主导型发展道路。首批准备选择30—50家企业进行试点,并争取一批企业进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
    2.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着力提高科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能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是为了配合省委、省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战略,发挥科技进步在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为如何用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和服务。工程的实施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市)、乡(镇)、村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展示范。重点要培育壮大一批特色支柱产业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推广应用一批和新农村建设关联度高、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和扶持一批不同类型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培训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通过工程实施,使示范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增长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有较大改观,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为引领全省新农村建设树立示范样板,提供科技支撑。
    3.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凝练筛选科技创新性强,技术关联度高,产业带动性大,辐射影响面宽的重大、关键、共性的科技成果,组织实施转化和产业化。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公共平台,依托具备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性和专业化服务平台。加快大学科技园、技术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统筹规划、整合集成、突出特色,形成服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
    4.启动实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和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两院”院士的服务与遴选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和吸引省内外院士为我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好发挥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作用,依托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重点支持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围绕我省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加快我省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梯队、团队的培养。举办“科技活动周”等多形式的科普活动,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宣传,增强全民的科技素质。改革科技成果评审和奖励制度,重奖做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为重点,继续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重点支持百户重点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骨干企业发展,引导支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高新区发展环境,发挥高新区集聚人才、集聚技术、集聚产业的优势,全面提升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郑州、洛阳两个国家级高新区为龙头,加快建设超硬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中部软件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力争使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速度居全国前列。着力培育郑州-洛阳和安阳-漯河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带和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安阳和鹤壁等六个聚集效应明显、特色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筹备建设河南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支持科研院所发展。为了加快我省科研机构发展,解决科研机构发展科技产业中生产场地和资金缺乏的问题,根据省属转制及其他科研机构的要求,决定筹备建设河南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为我省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提供创新创业的基地。建设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不仅可以发挥聚集效应,实现学科优势互补和技术资源共享,而且可以形成示范效应,成为我省中小企业乃至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辐射源,促进我省产业升级。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我省乃至中部地区的科研开发中心、中间试验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成为我省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科技城。
    (五)加强其他重点领域的工作
    1.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大主要农作物和优良畜禽新品种的选育、繁育和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二期,在鹿邑、温县、滑县等22个产粮大县建立1100万亩小麦、550万亩玉米示范辐射区,开展小麦、夏玉米超高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集成,力争实现小麦和夏玉米平均亩产分别增长5%,核心试验区平均亩产吨半粮。重点推广应用农作物优良品种高效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沼气能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以抓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农业技术研究会、农业专家大院、农业科技服务社等农村科技经济合作组织为重点,推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
    2.强化社会科技进步,着力为构建“两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以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加强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社会领域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研究,重点抓好“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及特色产品开发研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综合示范”、“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张仲景经方系列新药研究开发”、“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与开发”等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抓好5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解决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为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示范。
    3.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增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全面加强我省与欧盟、美国、独联体、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河南省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合作研究试验站、洛阳中俄科技合作园等7个省国际合作基地的建设,推动郑州国家高新区与比利时那幕尔省科技园的合作,鼓励和支持我省有条件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与国外合作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启动实施“钼钨矿选矿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大功率可编程电子束蒸发装置研制”等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技术项目,在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关键技术与设备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实施“走出去”战略,办好中国河南吉尔吉斯国际农业科技园。
    4.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提高专利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制定河南省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纲要,完善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转化和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专利申请资助力度,引导和支持省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及有条件的县(市)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明显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和区域。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重点办好“‘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知识产权文化在河南”、“千项专利县市巡展”等宣传活动。加强专利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高新区和优势区域建设一批专利孵化转移机构和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继续开展打击群体性专利侵权活动,加强跨区域行政执法力度,集中查办督办一批涉及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
    5.加强基础研究,突出我省优势,重点围绕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组织实施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和加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我省科技人员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和国际前沿基础研究,力争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进一步加强地方科技工作,抓紧研究启动地方科技引导计划,增强对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示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加强对地方科技进步状况的监测。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建设一批省级民营科技园区,使全省年收入超亿元的民营科技企业达到240家,综合实力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三、狠抓落实,推动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7年是“十一五”各项科技工作深入实施的关键一年。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十分重视,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跃上新的台阶。但是要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使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主导型转变为创新主导型。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加快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省科技发展相对落后,据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我省科技综合实力,不仅与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而且在中部地区也没有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实现“两个跨越”,实现中原崛起,科技工作必须要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蓬勃向上、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态度,进一步加快作风转变,加强自身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深入调研,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要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科技、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科技人员中去,加强调查研究,使我们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民意,开展的工作能够切实解决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中的实际问题。要加强对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使科技工作更好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凝练重点,提高科技工作的集成度和显示度。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重点突破、全面带动的原则,进一步凝练和突出科技工作的重点。2007年,要突出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建设、强化基层科技工作等重点工作。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围绕这些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集成各类科技资源进行重点支持;要对重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三)加强协作,形成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合力。要加强与地方和行业的联动,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省、市、县三级都要共同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和所在地政府要配套支持,形成合力。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联合,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和各项科技政策的落实力度。近期,省政府准备与科技部建立省部工作会商制度,争取科技部的指导和更大支持,加强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的整合,共同推动既满足国家科技发展需要,又体现我省特色和优势的重大科技工作开展。
    (四)加强管理,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推进科技评价工作,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预算评审评估制度、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和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强化科技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实行科技计划项目动态调整和滚动实施,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建设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项目库、专家库,加强项目承担单位和有关专家信用管理,逐步探索科技计划项目网上申报和常年受理。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招投标制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原则上全部面向社会招标。
    (五)改进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全面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为做好科技工作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真正把科技管理职能转到为科技创新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上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上来。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和行政执法责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规范。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部门队伍建设,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亲民、务实、进取、廉洁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科技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创新型河南、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