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河南省科技工作报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5-07-06 10:57来源:办公室 阅读次数: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回顾总结2012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13年的工作。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徐济超副省长专题听取了省科技厅重点工作汇报,对我省2012年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年全省科技工作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2012年全省科技工作回顾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重在”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趋势、态势、气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2年我省共有20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大学一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一等奖空缺),实现了我省作为主持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零的历史性突破。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3万件,授权量达到2.68万件,均呈现大幅增长。新乡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我省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数量达到5家,居全国各省区第6位,中部地区首位。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720亿元,增长18.3%。郑州市进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实施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新增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我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谋划。把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重大专题,加强调研和战略谋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代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多次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集成各方面的智慧,形成了最终的送审稿。今年1月15日,郭庚茂省长主持召开了省政府常务会,对《意见》提出的主要思路和重大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审议通过了《意见》并已报省委常委会审定。《意见》的有关内容已吸纳到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主报告和省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创新驱动发展贯穿到了省委省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中。
    (二)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面对去年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局面,按照超前部署、缩短周期、提前启动、加速推进的方法,及时制定并组织实施了稳增长、保“三势”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一是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开放合作等科技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出了新步伐。新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57项,是上年的3倍多,涉及项目总投入87.91亿元,研发投入20.21亿元,可新增销售收入394.47亿元,攻克了千吨级晶体六氟磷酸锂制备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了T700高端碳纤维生产技术等一大批成果的产业化,有效提升了我省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9项,总投资近24亿元,带动项目单位研发投入3.34亿元,可新增销售收入128.7亿元。三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支撑。组织实施了“豫南‘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农业重大科技专项,“籼改粳”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后,引进粳稻新品种68个,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万亩,增产超过1亿斤,农民当年增收2亿元。继续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初步形成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丰产均衡增产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在全省小麦和玉米主产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力推进河南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联合批复同意在我省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并批准了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了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四是实施科技惠民计划,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研究和推广开发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实施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带动150万农民走上致富路。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解决技术难题近千个,培训农民近万名。
    (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按照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实施企业创新能力科技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新培育多氟多、新大方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增至18家;新培育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64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到了259家。启动实施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0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436家。二是加强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依托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等单位新建140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建在产业集聚区;新建设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培育1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16家,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位居中西部前列。三是引导、扶持和培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组建了高效精密磨具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型电池、现代农业装备、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绿色建筑节能等5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积极推动高新区“二次创业”。新布局建设了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7家省级高新区,全省省级以上高新区的数量达到21家;新培育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家,总数达到26家。
    (四)扩大科技对外开放,科技创新运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把对外开放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注重拓宽领域,搭建平台,引技引智,为我所用。一是实施科技开放合作工程。新引进、转化省外先进技术和成果500多项。通过引进高端技术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以我为主的创新优势。中原内配与德国奔驰等国际顶级发动机公司合作,显著提升了发动机及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企业竞争优势。二是一批企业通过收购并购国外优质企业,进而设立研发机构和掌握核心技术,有效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信重工全资收购了国际权威的澳大利亚选矿咨询实验室(布里斯班SMCC公司),从而使中信重工成为全球最先进的选矿工艺及实验技术的拥有者。淅川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欧洲最大的减振器公司——意大利威奥斯图减振器公司,在海外设立了研发中心,形成了配套齐全的研发、设计和生产体系。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与我省合作建立了洛阳中意产业研究院,为培养高端设计和创新人才搭建了平台。三是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科技成果展示等一系列科技对外开放活动,促进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我省的落地转化。四是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新实施了7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依托天冠集团与伦敦大学建立了车用生物燃料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组建国际联合实验室14家。
    (五)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壮大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项目支持、平台建设、优化环境等方式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一是深入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新增“中原学者”4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9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20名,科技创新团队45个,院士工作站35个。二是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做好“千人计划”、 “百人计划”人选的有关工作,支持郑州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已引进了近300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新办了80多家留学生企业。三是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新建设了37个粮食特派员工作站。目前全省有近万名科技特派员服务于生产一线。
    (六)全面加强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部委的战略合作,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不断提升。去年,省政府与科技部召开了第四次省部工作会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郭庚茂省长共同签署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协议书》和《 “十二五”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反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了省局会商,双方签署了《共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的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实施了首批“人才培养联合基金”,共投入4400多万元支持我省150名青年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省政府与招商银行达成了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与美国硅谷VC投资联盟等达成合资协议,目前正在顺利推进。
    (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郑州市和洛阳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我省成为唯一拥有两个示范城市的中部省份。启动了百家重点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行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总额达到5.3亿元。新培育了普莱柯生物工程公司等15家企业为第六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沁阳市产业集聚区等5个区域为知识产权优势区域。重点开展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参加专项行动的20个产业集聚区已有385家工业企业消除了“零”专利,产业集聚区企业拥有专利比例由实施前的34%上升到90%。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建成并启动运行了专利巡回审理庭。
    (八)加强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了合力推动科技创新的新机制。通过开展市厅会商工作,强化了上下联动,加强了科技资源的统筹。各地科技部门结合实际,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了区域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郑州、洛阳等市召开了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制定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工作。新乡市在探索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方面先行先试,组建了新乡电池研究院;平顶山市扎实开展企业服务活动,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十大技术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漯河市新设立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巩义市强力推进科技化和工业化的深入融合,积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搭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郑州市科技局、洛阳市科技局、郑州高新区科技局、信阳市平桥区科技局被人社部和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安阳市、鹤壁市、焦作市、三门峡市、济源市等5市科技局被省委、省政府新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各部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初步形成了多部门联合推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局面。省财政厅在确保年初预算安排科技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长的同时,追加财政经费1.52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38.2%。省国税局、地税局积极落实研发加计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据初步统计,全年落实企业税收优惠和加计抵扣近百亿元,极大支持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使我省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走在了全国先进行列。省教育厅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和协同创新活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已与我省多家骨干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在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工信厅、国资委、人社厅、环保厅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加快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节能减排等科技工程的实施进度。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一贯关心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各市县、各部门,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省科技工作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对于做好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创新型国家,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新思想、新论断充分体现了党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不竭动力,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用较长篇幅强调要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省科技系统要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深刻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凝聚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用奋发的精神,不懈的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战略需要。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呈现加速态势,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调整。从国内来看,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通过多年来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问题已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十分迫切。如果没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难以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要顺利由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必须把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重心牢牢建立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之上,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中指出,我国已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和浙江6个地区基本进入创新型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发展最好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区域。《报告》还指出,目前,有19个省(区、市)仍然处于投资和要素驱动的阶段,这些省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因此,大幅度提升中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完成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关键所在。中西部地区如何抓住当前的机遇,结合自身实际,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也是一个有待探索实践的重大历史课题。
    第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我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根本途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形成更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和体制机制。当前,我省进入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无论是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还是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加速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双重要求,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和驱动。近年我省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远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在: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科技创新还没有摆到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科技投入明显不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科技对外开放度不高,创新要素支撑不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风险投资发展缓慢,技术市场体系不健全等等。当前,许多兄弟省市借助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的东风,抓住全球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和科技革命的机遇,掀起了加快科技创新的新一轮热潮。如湖北提出倾全省之力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每年拿20亿元支持示范区建设。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由最初的200亿元产值,跃升到2012年的5000亿元,相当于我省郑州、洛阳、安阳、南阳、新乡5个国家高新区总值的近两倍,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3万亿元。贵州省、湖南省提出到2015年R&D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安徽省2.2%以上。因此,如果我们再不加大工作力度,那么我们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原来与我们相近甚至远不如我们的省份也会迅速赶超过我们。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意识,必须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以此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才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创新驱动力。
    三、2013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2013年是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一年,做好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对于新一届政府全面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以促进“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持续求进为工作基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主体、基地、平台、人才建设的协调推进,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当前制约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支撑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增强科技创新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驱动力。
    今年主要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16%以上。新培育3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5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建60个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5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左右,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20%左右。新选育和审定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以上。
    围绕以上要求和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认真贯彻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项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要求,认真谋划今后一段时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和重大举措,并落实到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筹备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起草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主体文件,并抓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制定各项配套政策文件,做好任务的分解落实。加强调研,进一步细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重点抓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对外开放等重点工作。
    (二)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协调组织,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科技中介、科技投融资等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有机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重点领域制定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引导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促进各类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把高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产业集聚区作为科技创新的先行先试区,推动其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制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加强对高新区的领导和统筹规划,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在高新区布局发展的市级统筹机制,逐步尽快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散等局面。加快建立有利于高新区发展的管理体制,鼓励高新区以异地共建、托管等方式,建立“一区多园”格局。支持高新区建设科学管理体制和高效灵活的创新机制,在股权激励、股份报价转让等政策方面先行先试。认真落实国家支持高新区发展的有关政策,对在创新发展上起到引领作用的省级高新区优先推荐建设国家高新区。指导郑州、洛阳高新区加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安阳、南阳、新乡国家级高新区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科技工程,新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瞄准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孵化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启动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推进工程,支持产业集聚区和高新区结合主导产业建设科技孵化器、公共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和省辖市,共同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产业基地和科技孵化器和园区。
    (三)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大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力度。围绕产业链发展部署创新链,实施好已启动的煤制乙二醇、铝冶炼综合节能与短流程连铸连轧、液晶玻璃基板成套技术研发、千吨级晶体六氟磷酸锂研发及产业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加强调研,适时再谋划筛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专项,不断完善项目库建设。
    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工程。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并尽快启动实施,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制定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规划,在食品、有色、化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向产业价值高端发展。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工程。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并尽快启动实施,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省级以上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特色基地。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强市县科技工作。根据省政府第118次常务会议精神,开展对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重点考核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速度等指标。考核结果作为当地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推动市厅科技会商工作。按照科技部的部署做好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制定创建省级创新型市、县实施意见,开展创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试点县(市、区)活动,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继续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
    (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集聚创新资源
    加强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直其他科研机构等国内创新力量的战略性合作。以重大科技工作和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基地建设,集成国家和省内的经济、科技及政策资源,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继续开展与科技部的省部会商,抓紧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设,实施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河南省人民政府“人才培养”专项联合基金,实施一批重点省院合作项目。
    实施科技开放合作工程。支持我省境内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与省外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在我省实现产业化。推进省高技术服务业国际合作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技术研发、工业设计、软件外包等服务企业,加快我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
    举办专项招商引技引智和专题技术对接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以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促进产业技术转移为重点,组织专题对接活动,为我省企业做好科技和人才需求对接服务。重点办好2013中国郑州科技成果交易及高科技人才交流会,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扩大与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做好第五届河南—白俄罗斯科技合作例会、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有关工作,实施一批重大国家国际合作专项,新建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引进一批高端技术成果和人才。加强与世界500强的深度技术合作,推动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
    (五)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以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等为重点,建设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等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各项相关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在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生物、信息等领域建设若干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快全省技术市场培育和发展,促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的结合。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落实完善科技投融资扶持政策。制定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方案,指导郑州市和洛阳市争创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积极促进商业银行在郑州、洛阳等有条件地方设立科技支行。
    发展和壮大科技创业投资。加强与美国硅谷VC投资联盟合作,积极推动中美科技创业投资基金设立。引进以色列英菲尼迪等境内外有影响的创业投资基金及其成功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发展科技创业投资。
    深化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统筹资源,以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需求为重点,探索以奖代补、后补助、贷款贴息、创业投资引导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努力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改变政府科技项目立项的科研导向,实行技术创新导向。政府支持的与产业相关的应用性项目必须有企业参与或由企业为主实施。逐步改革政府科技资金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创新活动的支持方式,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承担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并得到企业经费支持的研究项目优先支持。
    (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围绕粮食生产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强化粮食丰产高效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大面积均衡增产,为实现粮食丰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围绕种子科技创新,实施“超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围绕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构建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和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联盟,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鼓励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
    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加强民生科技,在资源环境、人口健康、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城镇发展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科技创新对改善民生的推动作用。实施节能减排等惠及民生的科技示范工程和项目,培育和发展民生科技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强民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示范基地的建设。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信息化、农村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新型农村社区信息服务等重大科技专项,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提高科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七)落实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大实施力度,重点支持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新培育中原学者、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要特别重视应用型人才、企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
    加大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对引进的院士、千人计划人选等国内外一流的科技人才及其团队优先立项建设省级研发中心。在我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借助省内外两院院士引领带动我省创新团队的建立和壮大。探索建立“人才特区”。对其引进的国内外一流的科技人才及其团队在省级研发中心的建设、科研经费资助、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加大经济社会效益、发明专利、科研成果、高质量论文等体现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方面要素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根据科技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性质不同,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开展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试点,培育认定第七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促进专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开展百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行动,专利权质押贷款的企业达到50家。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支持企业申请海外专利。加快推进河南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启动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普及试点工作。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建立海外和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5个知识产权战略联盟。
    四、坚持“四个持续”,不断提升领导和推动科技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卢展工书记强调,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做到“四个持续”,即持续求进、拓展前行;持续提升、转在其中;持续协调、民生为本;持续保障、表率示范。全省科技管理工作者要按照 “四个持续”要求,持续好的思路、好的经验、好的作风,全面提高工作水平。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全省科技管理队伍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省科技系统各级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推动科技工作的能力。当前要把学习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推进科技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对经济、科技等领域新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经济、科技等领域新进展、新知识、新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丰富拓展工作思路,提高有效运作能力,合理配置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要进一步加强调研。深入调研历来是科技系统好的传统。在今年工作中要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准确判断形势,树立战略思维,注重战略谋划。省科技厅已确定将今年作为“基层调研年”活动,目前已初步拟订了创新体系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调研课题,并要求每位厅领导、每个处室围绕相关课题集中精力和时间,深入基层调研,拿出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调研报告。通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措施和建议,能够使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加贴近,重点和特色更加突出,措施和保障更加有力。各地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也要加强调研,围绕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关注的大事要事难事、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谋划工作。
    (三)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全省科技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四个明白”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要在全省科技系统要大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之风,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深入基层和科研一线,努力实践科技为民、科技惠民的理念。抓好全省科技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完善科技项目申报、评审验收、科技奖励、职称评审等科技管理规则、程序和办法,优化流程,减少环节,真诚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基层科技人员提供热情周到、高效便捷的服务。积极开展全省科技系统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全省科技系统每一位同志要努力做到风气更正、思路更清、能力更强、工作更实、效果更好,树立对党对人民负责的形象、推动工作的形象、清正廉洁的形象。

    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担当,务实重干,为我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