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 河南省科技工作报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2014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5-07-06 11:07 来源:办公室 阅读次数: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部署,回顾总结2013年的工作,研究部署2014年的工作。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做工作报告。
    一、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回顾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豫发〔2013〕7号),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生产总值的1.14%,是近年提升较快的一年。2013年,我省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5项,河南科技学院主持完成的“小麦新品种矮抗58”等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原学者”樊会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创造了我省连续三届共5名中原学者当选院士的纪录。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获批建设,成为全国第二家、中西部首家区域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南阳市进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郑州市、新乡市被批准为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新建鹤壁、濮阳两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鹤壁、清丰两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增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2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2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教育部批复河南农业大学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矿山机械变频技术、超大断面矩形盾构、杂交小麦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大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98家,总量达到930家,增长24%。全年专利申请量超过5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5580件,同比增长42.8%。10个省辖市和58个县(市、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单位称号。
    我省科技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2013年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河南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成绩喜人,请继续对河南发挥区域优势推进科技创新予以支持”。 10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行来豫调研并专门召开河南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座谈会,强调科技部将进一步支持河南做好科技创新工作。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谋划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全省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我省实际,通过筹备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和起草省委7号文件,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谋划,着力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和重大举措,找准工作着力点和抓手。为了推动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谋划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等科技创新工程。为了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遵循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谋划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举措。为了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谋划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实施开放合作工程。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谋划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提升科技奖励评审的公信度,谋划实施了科技计划和科技奖励改革。
    (二)全面抓好省委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3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7号文件,在全省上下掀起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热潮,极大的促进了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省委、省政府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研发投入的指标分别列入市县和产业集聚区目标考核体系中,进一步强化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绩导向。省科技厅通过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目标,狠抓责任落实。目前,全省大部分省辖市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有较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如郑州市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实施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科技经费7000万元。平顶山市明确提出将市本级财政性研究与开发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每年增加0.15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2%以上。许昌市本级财政科技经费从600万提高到1100万元,并一次性拿出了760万元奖励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人员。驻马店市明确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奖励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人员。焦作市从压缩的“三公”经费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并改革财政经费使用方式,实行了“创新券”制度。巩义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发展。省直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省委7号文件精神,共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省委组织部把科技创新工作绩效列入了部分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省财政厅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年新追加财政经费1.35亿元。2014年部门专项预算比2013年增加1亿元,增长17.36%,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省教育厅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校产学研结合和协同创新,建立了25个协同创新中心,为此省政府召开了协同创新推进会,谢伏瞻省长作了重要讲话。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已与我省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盟,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省国土资源厅将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预审纳入“绿色通道”,实行即时受理、抓紧审查、限时办结,为项目用地报批创造条件。省统计局修订和完善了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体系,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和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行业目录。省国税局、地税局积极落实研发加计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初步统计,全年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抵扣34亿元,极大支持了企业的创新,使我省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走在了全国先进行列。在省发展改革委、工信厅、国资委、人社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加快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节能减排等科技工程的实施进度。
    (三)突出技术创新重点,着力提升产业技术核心竞争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是启动实施了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1项(25个课题),涉及项目总投入62.07亿元,研发投入8.56亿元,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中铁装备公司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超大断面矩形盾构顶管机研制”,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矩形盾构在郑州下线,标志着我国该项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永城煤电控股集团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大型甲醇和醋酸联合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解决了煤气化多项关键技术,可增产甲醇10%,每年直接经济效益2.2亿元,减排温室气体6.8万吨以上。新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9项,总投资达27.11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77亿元。二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支撑。新选育并审定通过主要农作物新品种66个。新建了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河南科技学院实施的“BNS型杂交小麦优异亲本培育及强优势组合的创制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新培育的杂交小麦“杂优一号”,较常规小麦品种亩产可增产10%以上,有望成为继杂交水稻之后又一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成效显著,辐射区小麦平均亩产454.5公斤、玉米平均亩产416.7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产量增产12.8%和11%。三是积极推动高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产业集聚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出台了《支持服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意见》,从十个方面为实验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建立了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直通车”制度,加大服务支持力度。高新区发展取得新成就,郑州国家高新区和洛阳国家高新区综合指标分别位列全国高新区的18位和30位(共有89名),较往年有较大提升;洛阳国家高新区获批建设全省首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3年全省高新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037亿元,同比增长27%。四是促进科技惠及民生。大力推进河南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了“156”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构建和整合了涉农信息服务系统,提升了我省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启动实施了省科技惠民计划和大气污染治理科技专项行动,举办了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十三届科技活动周,实施了一批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切实服务改善民生。
    (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启动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工程,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入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行列,新建智能电网、物联网等8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依托联盟编制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和产业创新体系规划。依托联盟实施了“纯电动城市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5项重大科技专项(9个课题),项目研发投入2.21亿元,总投入10.23亿元,预计年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32.76亿元。二是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98家,高新技术后备企业428家。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新培育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36家。三是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河南农业大学小麦玉米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等2家实验室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10家。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家。加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和绩效考核,警告36家,撤销10家。四是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会同教育厅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新组建“洛阳大学科技园”等3家省级大学科技园。新获批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孵化器总数达到15家,位居中部前列。新组建和认定1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0家,在孵企业达到4000家,孵化面积达到519万平方米。
    (五)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加快聚集创新资源
    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科技对外开放的渠道,吸引、集成国内外的科技资源,不断增强承接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运用能力。一是加强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中央部委和北京市的战略合作。通过与科技部会商机制,协同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的落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了第一次工作会商,签署了省局合作会商议定书。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厅同北京市科委签订了合作协议,搭建了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在技术成果、人才、科技条件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新建了38个院士工作站。二是组织实施科技开放合作工程,引进了一批高端技术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一批企业通过收购并购国外优质企业,进而设立研发机构和掌握核心技术,有效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铁隧道成功收购了德国维尔特硬岩掘进机知识产权,一举成为世界上能独立生产硬岩掘进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企业之一。三是成功举办了“河南省科技开放合作北京对接活动”、“中国郑州科技成果交易暨高科技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北京对接活动签约金额32亿元,吸引了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加大了与中关村合作力度,在南阳市、焦作市建立了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区。四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新建设了14家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举办了“中国河南省—白俄罗斯国家科委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第五届例会”,深化了我省与白俄罗斯的科技合作。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中意郑州(珠宝)工业技术研究院”。与以色列英菲尼迪集团签署了建设河南中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色列科技城和中以科技投资管理中心的合作协议。国家机械研究总院、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大学联合韩国浦项工业大学等合作成立了郑州高端装备与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技术成功实现高技术产业化的鹤壁企业仕佳光子,不仅两年实现光分路器核心芯片产业化,赶超日韩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还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联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河南研究院”,半导体所派出30-40人的研发团队,同时面向国内外招揽高端人才,为我们引进技术和集聚人才提供了典型示范。
    (六)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努力构建人才聚集高地
    深入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我省7位专家和团队入选科技部首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数量居中西部前列。中信重工1名专家入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全国由企业承担共4项),改写了我省没有企业牵头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的历史。在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我省获得资助的经费和项目数都保持了持续增长,资助经费达到了3.34亿。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提高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联合基金规模,由每年3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新培育“中原学者”5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8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20名,科技创新团队62个,使全省“中原学者”达到31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达到329名,杰出青年达到442名,创新团队达到268个。积极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全省科技特派员队伍达到12000多人。
    (七)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一是积极推进科技管理改革。改变科技管理传统的项目思维模式,增强系统性,突出产业化目标。建立省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申报书网上申报系统,实现了项目网上申报。二是改革完善政府科技奖励评审程序和方法,省级科技奖增加了网评和引进外省专家评审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了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落实省政府与招商银行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了3家“千鹰展翼”专业支行,筛选196家企业进入“千鹰展翼企业库”,授信额度近30亿元;依托高新区进行名单制营销,授信企业123家,授信额度99亿元。同中国银行合作,发起设立“风险互助金池”,省财政投入1000万元引导资金,中国银行为入池企业提供1亿元的贷款,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放大10倍。新成立了中美、中以创投公司。四是认真落实技术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环境。出台了技术市场“营改增”试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全省技术市场的发展。
    (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设,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实施不断深入,新认定14家企业和5个区域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南阳、新乡进入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行列。郑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成立了华中地区专利行政执法协作调度中心和河南省知识产权法庭,进一步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
    (九)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提升科技系统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作风建设。通过开展基层调研服务年活动,发现和解决我省科技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大力改进工作作风,为基层、为科技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服务型执法建设,全面提高全省科技系统依法行政能力。经过全省科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三公”经费明显下降,文风会风进一步好转,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服务对象及“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对科技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的民主测评中,普遍认为科技厅广大干部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对科技厅总体评价“好”及教育实践活动满意率都是100%。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一贯关心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各地、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及2014年的总体思路
    当今世界,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人才、资本、市场、专利等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更加紧密,正在推动全球产业变革加速进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科技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我国经济转型进入关键阶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正在进入由要素投入推动型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区域竞争将更多建立在技术、知识和高素质劳动力等要素有机结合上,创新活力将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目前,国内各省市正在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转移的战略机遇,纷纷采取重大举措强化创新驱动,掀起了加快科技创新的新一轮热潮。北京中关村以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为契机,促进了技术市场发展,技术市场交易额由2011年1890亿猛增到2012年的2470亿元,占到全国总额的近40%,成为全国技术转移的重要枢纽;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5000亿元。天津市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市区县政府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启动实施了科技“小巨人”培育行动计划,市政府连续3年出台了7个文件引导推动。安徽省积极谋划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试点省行列。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000家,仅2013年一年新增44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陕西省通过建设西安科技大市场,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开放整合与高效利用,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2012年实现技术交易额达到334亿元。除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安徽合芜蚌外,天津、江苏、湖南、四川、陕西等省都在倾力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强化创新驱动,以期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和主动。区域合作和技术转移如火如荼,北京天津双城记、京津冀合作、长三角合作等蓄势待发,对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我省正处在蓄势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转折期。科技创新能力是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结构、降低资源约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原动力。郭庚茂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两件事,而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也是创新。谢伏瞻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科技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事业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全省科技工作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体系发育迟缓,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还很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二是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有效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三是代表高端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小、占比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仅占全国的不足1.5%,仅相当于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省的一半左右;四是政策环境与有效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面对各省市的激烈竞争和我省在中部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要求,科技创新不进,甚至不大踏步前进,就意味着倒退。我们要以更大的魄力、胆识和智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只争朝夕,增强创新自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战略部署,在创新体系上要突出两重点。一是围绕产业的提质增效升级的要求,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二是围绕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技术创新的市场体系和科技孵化体系建设,推动技术与资本、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为有效解决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有效供给不足问题,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和激活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产学研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二要着力推进科技开放合作,全方位对接外部科技资源,积极承接技术转移,充分利用省外资源增加创新的有效供给。
    因此,今年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精神,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以提高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能力为中心,以大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科技开放合作,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科技孵化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主要目标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市场体系格局基本形成,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加速建设,科技开放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建立合作。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15%。新培育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注册登记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左右,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20%左右。
    三、2014年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
    (一)重点任务
    1、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谋划科技事业长远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要求,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任务落实。科技部正在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要求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我们也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积极主动地做好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加紧谋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实施机制。近期,我们正在认真谋划四项重要工作。一是谋划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举措和实招。这是谢伏瞻省长要求省科技厅抓紧研究的重大专题。二是谋划建设中原城市群技术转移试验区。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国家郑州技术产权交易所等为载体,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网络,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技术转移转化的市场体系,通过承接技术转移,扩大充实创新资源,提高我省科技有效供给能力,为科技创新资源相对缺少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探索路子。在试验区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平顶山、焦作等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连同郑州、洛阳、新乡等国家高新区实现连片联动发展,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是谋划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是我省经济科技发展的短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小,发展速度慢,与安徽、湖北等中西部省份相比,差距很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源泉。下一步我们将把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破解我省发展后劲不足、结构调整升级慢的难题。四是按照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谋划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承接高水平技术成果的转移,提升我省的创新能力。
    启动“十三五”科技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密切跟踪国家规划的制定工作,学习借鉴外省的先进做法,组织开展规划战略研究,搞好规划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
    认真筹划好省政府科技部第五次会商。以加强技术转移和区域合作为主题,深入谋划新一轮会商的重点议题、主要内容及重点项目和载体平台。拟在上半年举行第五次省部工作会商,积极争取科技部的指导和支持。
    2、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工程,积极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制定产业技术规划。以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依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制定产业链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和产业创新体系规划,明确产业技术创新重点。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形成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调组织,以企业为主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科技中介、科技投融资等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有机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加强资源整合统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依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及现代农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强化粮食丰产高效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大面积均衡增产,为实现粮食丰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围绕种子科技创新,实施主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围绕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启动科技型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发展。
    3、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促进技术转移转化
    着力加强我省与国内各省市区域间的开放合作、我省企业与省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的科技合作。积极开展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科技合作,举办专题对接活动,积极引进技术成果和人才。认真落实与北京市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建立战略科技合作关系,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促进技术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
    积极引进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企业孵化、风险投资和专利服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机构。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扩大与美国、欧盟、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支持我省优势企业通过在海外收购并购企业或设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身创新能力。
    4、加强科技企业创新孵化,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积极培育、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办法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采取不同方式支持初创期、成长期和壮大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把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抓手。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市场机制主导、政府扶持引导、投资多元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鼓励、支持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采取联合等各种方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特别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孵化器建设运营机构,在我省建立各类型的专业孵化器。
    加强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等创业孵化载体建设。积极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倍增计划,新布局一批省级高新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
    5、以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为抓手,促进技术创新市场体系建设
    抓住国家在我省布局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有利契机,边建设、边运行,建立并尽快形成连接国内外技术转移资源、覆盖全省、服务企业的技术转移市场体系,集聚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我省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围绕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和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设,加快健全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研发服务等技术创新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大力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培育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结合引导资金作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集合贷款业务。继续实施“千鹰展翼”计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区发展。加强与美国、以色列等境外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引进先进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创业引导基金作用,大力发展创业投资。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服务、公共测试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建设科技与金融对接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和科技创业者提供技术转移、共性技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投融资和创业孵化等服务支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
    6、加快改革,完善政策,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研究制定吸引技术人才、促进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创业、企业孵化、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全方位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等政策措施,完善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落实,积极实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加强协调,定期督查,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投入加计抵扣、技术转让、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促进科技创新政策,为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开展《河南省科技进步条例》修订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实施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造就国内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大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人选等国内外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及其团队。积极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引领带动我省创新团队的建立和壮大。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积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好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积极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突出统筹资源,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导向机制和项目形成机制,推进产学研结合机制。围绕产业链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逐步改革政府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创新活动的支持方式,对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承担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并得到企业经费支持的研究项目优先支持。
    健全完善政府科技投入引导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集聚。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和统筹社会投入的作用,提升社会科技创新的规模和水平。探索以奖代补、后补助、贷款贴息、创业投资引导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过程管理和验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科技经费巡视检查机制和过程监管。
    加强市县科技工作。积极开展厅市会商,强化省市资源整合、工作协同推进。加强对市县和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目标的考核。支持新乡、许昌等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开展创建创新型试点县(市、区)活动。
    (二)实施十项科技行动计划
    1、实施调结构促转型产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己内酰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20项重大科技专项,实施300项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工程项目,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纯电动城市客车关键技术研制及产业化等30项重大科技专项,实施20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项目,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论证并新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2、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工程,大力推进联盟建设,新建20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技术创新中充分发挥联盟的创新推动作用。
    3、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新培育50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和20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新培育6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和发明专利倍增计划,扩大专利质押融资、专利价值分析、专利保险等试点,提升企业创造和运用专利的能力。
    4、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培训培育力度。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达到2万家。
    5、实施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围绕粮食生产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究建立小麦、夏玉米两熟丰产高效体系,力争在提高大田高产攻关技术上取得新突破。新选育和审定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围绕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认定10家科技型农业产业集群,认定5家以上农业科技园区。
    6、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行动计划。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全省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以上,建设专业创新服务平台10个以上;加强服务人员培训,组织培训200人次以上;鼓励创新苗圃和加速器建设,组织开展与先进地区和投资机构对接活动。
    7、实施推进科技金融行动计划。培育科技专营服务机构20家,支持设立市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20家。充分运用科技金融结合引导资金,通过风险补偿、先期投资、跟进投资等形式吸引金融机构、风投机构等社会资本投资2亿元。举办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活动5次,加大科技金融知识培训力度。
    8、实施科技对外开放合作行动计划。运用科技对外开放合作工程,实施对外科技合作项目500项以上,建设对外合作平台20个以上,引进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500个以上,力争实现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
    9、实施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培育行动计划。新培育中原学者3-5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5名。实施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河南省人民政府“人才培养”专项联合基金,培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160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25名,科技创新团队35个。
    10、实施科技惠民行动计划。在资源环境、人口健康、节能环保、城镇发展等领域,示范推广一批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创新对改善民生的推动作用。开展河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示范基地培育工作,推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的发展。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信息化、农村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新型农村社区信息服务等重大科技专项,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办好科技活动周,实施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
    四、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保障
    今后的科技工作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全省科技系统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更新观念,积极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科技工作,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谋划发展的能力和推动工作的能力。一是牢固树立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观念,增强责任意识。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科技战线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自觉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把精力集中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上来,把聪明才智用到科技创新工作上来,履职尽责,务求实效。要通过我们的积极工作,使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调结构促转型的引领支撑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二是尽快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市场对创新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科技系统肩负着推动全省科技进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而光荣的任务,要认真研究思考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全省科技创新的千军万马。要把搞好科技管理和改革作为调研思考谋划的过程,通过科技行政体现政府的引导,体现政府的意志。要瞄准省委省政府关心的大事、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难题,通过科技计划等引导全社会资源集聚到科技创新上来。三是牢固树立创新理念。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要求我们把技术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立足点,一切科技工作都要围绕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而言,推动技术创新,就是要努力营造技术成果有效转移转化和企业充分运用的社会氛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牢固树立科技工作的创新理念,以创新的理念来调整改革全省的科技工作。
    (二)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要认真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抓好科技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提升工作水平,把工作精力放在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环境、提供服务上来,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真诚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基层科技人员提供热情周到、高效便捷的服务。要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发生。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规范。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部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和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机关建设等活动。
    (三)加强调研,积极谋划。调查研究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前经济社会的形势错综复杂,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有很多东西不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思考很难看的清楚。同时,我们干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多到外省发达地区走走看看,就能发现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有利于我们工作思路、举措的完善和提升。谢伏瞻省长在省委经济工作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工作重点解决“谁来创新”、“创新什么”、“怎么才能更好创新”三个问题。我们要重点围绕这三个问题,加强学习、加强调研、加强工作的谋划,要从项目评审、具体事务管理中超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对科技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长远问题的思考上,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不断创新科技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各地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围绕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关注的大事要事难事、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来谋划科技工作。
    (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凝练和突出科技工作的重点,集中力量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带动整体工作全面发展。各地、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理清本地、本单位科技发展中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高质量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归根结底要靠真抓实干。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看准的事情就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善做善成,不解决问题、不取得成效绝不放手。为了强化抓好技术转移、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市场体系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省科技厅将明确三项工作的专门班子心无旁骛的抓落实。各市也要相应组成专项工作班子或明确专人负责一抓到底。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的若干意见》,强化工作考核和通报。不能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的市县,不再推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五)协作联动,提高效能。科技创新工作不仅仅是科技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牵涉到多个部门,涉及到全社会方方面面,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仅靠科技管理部门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全省科技管理部门一定要强化协作意识,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积极宣传,主动合作,统筹全社会科技创新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科技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
    同志们,我们肩负着光荣使命,承担着重大责任,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科技界寄予很高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解见识;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我们要努力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好干部,增强信心、为民服务、勤政务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敢于担当;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