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纪检监察 > 宣传教育

中原廉吏 | 提出对离任官员审计的第一人

来源: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2020-06-24 09:09

吴士功,字惟亮,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出生于河南光州(今河南固始),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进士,入选庶吉士。庶吉士由进士中优秀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是明清时期储养人才的职位,是重点培养对象,朝廷基石所在。不久,吴士功授吏部主事,后改任郎中,考选御史,仕途一片光明。

吴士功清正廉洁,为官刚正不阿。御史任上,他发现当时朝廷部院大臣、督抚安插亲信到地方担任道员、知府,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等恶习成风,吴士功果断上奏皇帝,要求坚决杜绝这种现象。消息泄露,引起朝廷高官不满。受此牵连,吴士功被调离中央,下放地方充任道员,开始了他“救火队长”的生涯。

乾隆十一年(1746年),山东兖州、沂州、曹州等地遭遇严重旱灾,后又现蝗灾。朝廷紧急调吴士功任山东兖沂曹道,负责赈灾救灾。吴士功如实向乾隆汇报灾情,恳求截留60万石米赈灾。收到赈灾粮后,吴士功命各县大小官吏带领群众捕杀蝗虫、抗旱自救,以赈灾粮作为工酬,并亲临田间地头现场督导,灾情很快得到缓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河南发生灾荒,朝廷下令调与河南毗连的湖北几个州粮食赈灾。时任湖北按察使的吴士功不敢怠慢,当即开仓调粮。灾后河南调粮归还时,吴士功因地制宜,要求用1斤米改2斤谷归仓,这样既保证粮食易于贮存,农民也减少了加工费。乾隆对此举非常满意,调他任陕西任布政使。此时陕西多州县先旱灾,后又水灾,朝廷计划拨宁夏米麦五万石赈怀远、靖边等县,吴士功怕冬季黄河结冰后粮食运输困难,上奏要求先行拨运;拨绥德等四州县米二万石协济榆林、葭州,山路崎岖,吴士功就从宁夏雇骡驼速运,使“俾民早霑实惠”。

陕西灾情稍稍缓解,吴士功调任直隶布政使。吴士功踌躇满志,积极向朝廷建议,今后巡抚、藩王离任时,要对府库库存、内外欠账进行审计,皇帝准奏。此举为清政府后期建立审计机构奠定了基础,也遏制了高官、藩王离任时的腐败行为。吴士功成为我国古代提出对离任官员审计的第一人,但也得罪了不少朝廷高官。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吴士功又调回陕西,任陕西布政使,代理陕西巡抚。

吴士功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当时陕西延安府驻军的粮米由各县送交府仓,军兵再到府库支领,其间路径远,运费大,耗损多。他上奏请准甘泉、宜川、延川、延长四县不再向延安府仓交粮,改由军兵在本县支领粮食;陇州千阳县山多路险,可将每年征用屯豆改为税银,充当军饷。这些机动灵活、利国利民的奏折均得到皇帝准允。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台海两岸暴发因乾隆恢复“海禁”引发的群体事件,吴士功又被擢升为福建巡抚,前往“救火”。吴士功到任后,主张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促进台湾经济发展;严厉打击私自铸钱行为,并按铸钱数多少定刑治罪;主张对治罪条科按大户小户区别对待,大户械斗从严惩处,有效遏制愈演愈烈的大户族欺凌小户族引发的暴力事件,从而稳定了当地的局势,也有力地推进了国家法制建设。

吴士功虽出身庶吉士,一生竭心尽力为民办事,深受百姓爱戴,也得到皇帝的高度赞赏,但他不肯同流合污,敢于正言直谏的性格使他没有再进入朝廷中枢,多年外放地方为官,任所天南海北,颠沛流离,羁旅异乡。多年的公务劳累和路途奔波,早已掏空了他的身体。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吴士功病逝于故里。(余成水)

【字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