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纪检监察 > 宣传教育

中原廉吏 | 盛唐大儒元德秀

来源: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2020-08-06 17:49

元德秀(约696~754),字紫芝,祖居山西太原,后定居于陆浑元里村(今洛阳市嵩县库区乡老樊店村),鲜卑族,唐代诗人。元德秀是后魏昭成皇帝孙常山王遵的后裔,原姓拓跋,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易姓为元。元德秀一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为政清廉,名重当时,深得人们尊敬和爱戴,至今流传着他孝敬母亲、清正廉明的故事。

元德秀父亲为延州刺史,少年时父兄相继去世,家境日渐贫困,但他苦读不辍,且孝敬母亲,每逢乡试、会试,不忍离开老母,拉板车载母同往,被举为孝廉,开元二十一年(733)考中进士。每到一处上任他必带母亲同往,母亲去世后,建庐墓侧,守孝三年,过着不食油盐荤味、居无草席、铺秸草而居的苦行僧式生活,并刺取身血写佛经画佛像,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兄子生后丧母,他亲自抚养成人,视如己出,为了照顾好自幼失去父母的孤儿,不使他受到委屈,元终身不娶。《唐书》载:“德秀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有祀,吾何娶为?’”登进士第后,元德秀任邢州(今河北邢台)南和县尉,因施政有方升为龙武军录事参军,后因车祸伤足辞去军职,开元二十三载(735)调任鲁山县令。

鲁山是偏僻山区,既乱又穷,土地贫瘠,灾害频繁,赋税沉重,盗匪丛生,虎患盛行,民不聊生,原任县令弃官而去。元德秀就是在此情况下走马上任的。上任后,他穿着朴素,常深入田间地头,一边帮百姓干活,一边察民情,访疾苦、抚流民、修水利、兴农桑、治盗匪,民众渐渐安定下来。不久,有一名大盗被捕入狱,这名大盗要求见元德秀一面,请求愿不惜性命杀虎赎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此时正值鲁山虎患猖獗,元德秀经过慎重考虑答应了他。手下官吏告诉元德秀:“这是盗贼的阴谋诡计,他要逃走了,您不怕因此受到牵连吗?”元德秀说:“已经答应了,怎能违约?我愿承担一切责任,与别人无关。”第二天,那名大盗果然背着老虎尸体回来见元德秀,全县群众闻听此事无不啧啧称赞。

据《新唐书·卓行传》记载,开元二十三年(735),唐对回纥用兵胜利,唐玄宗驾幸东都洛阳,在五凤楼下举行歌舞会演以示庆贺,要求方圆300里内县令、刺史各自组织精彩歌舞节目以供皇帝观赏,并规定根据所演节目优劣排出名次,进行奖赏和惩罚。消息一出,方圆300里内,上至地方官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震动。以洛阳城为中心,方圆300里内各州、县的地方官为筹备这场演出开始了人力、物力、财力的竞争角逐。很多地方官为在演出中能夺得名次,不惜花费巨资,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置办演出服装和演出道具;有的甚至借此私立名目,强行摊派,搜刮百姓,劳民伤财。河内(今焦作市,唐又名怀州)太守竟然组织了几百名歌舞伶伎参加的大规模团队,穿着华丽的服装,扮成色彩瑰丽的犀牛大象形状,乘着大车浩浩荡荡到洛阳参加演出。而鲁山县令元德秀仅亲带乐工数人,步行至洛阳。在唐玄宗面前,自编自导歌舞《于蒍于》,玄宗看到的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只有这一场是反映百姓疾苦、恳请圣贤之君怜惜抚恤百姓、减免赋税徭役的,借歌舞之机为民请命。唐玄宗连连赞叹《于蒍于》为“贤人之言”,并立即对身边的宰相说:“河内老百姓不知要遭受多少苦难呢?”就下诏罢免了河内太守的职务,同时下诏免除鲁山百姓三年赋税和徭役,为百姓争得了实惠。

元德秀在任鲁山县令期间,追随尧舜,广施仁政,提倡道德,教化人民,以圣贤之风勤勉于政,把持操守,洁身自好,从不收受别人贿赂,终日素餐,一身布衣。三年任满离开鲁山时,只有一匹薄布,别无分文,他与百姓恋恋不舍,挥泪而别。回陆浑隐居后全部家产仅有祖上留下的薄田数亩,无院墙草房几间,“篱笆为户,不置锁钥”。《新唐书》载:“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

元德秀一生节俭,常用节省下来的钱救济那些贫穷的民众。有时候,俸禄刚发下来就全部给那些困难百姓买衣服和粮食了,自己则过着一日两餐甚至一日一餐生活。《新唐书》载:“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五凤楼演出结束后,唐玄宗赏给他黄金千两,命他置田买地,永享荣华富贵。回到鲁山后,他却将这些钱用于兴修水利、赈济百姓上。归隐陆浑后,元德秀开设义塾教育学生,有些学生赠送给他的钱财,也全用来资助那些贫困百姓,自己则没有一点财物,住的地方门不上锁,院无围墙。天宝十三载秋(754),陆浑地区闹蝗灾,元德秀带领群众扑打、烧杀蝗虫,因年老体弱,加之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劳累过度昏倒在田野里,经村民救治无效去世(一说因陆浑山洪连续7日暴发,与外界失去联系,元德秀饿死在家中),一代贤令星沉玉殒,葬于陆浑村南4里之南岗。

元德秀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辉煌的,其为政、为人及文学、音乐作品等影响深远,其执政理念值得借鉴。(周明海

【字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