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纪检监察 > 宣传教育

中原廉吏︱至孝清廉的刘济

来源: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日期:2020-09-11 08:41

刘济,生卒年不详,字洪仁,号青云,郏县黄道镇人,系明景泰丙子科(1450年)举人,历任乾州(今陕西省乾县)、徽州(今安徽省歙县)知州,官至辽东苑马寺少卿。以孝闻名,生前为官清正廉洁,父亲死后弃官守墓三载,后来病死葬于今黄道镇谒主沟村,皇赐冢前左右置石龟,立三道青石廊坊门楼,石羊石马石猴列站两边,建马鞍石桥一座,植柏树于冢后山岭无数,史称刘孝官。

刘济青年时便彰显高贵品格,时任私塾教师,因在途中拾到巨额财物如数归还失主而名扬四方。据清乾隆《郏县志》记载:“刘济为诸生时,授徒邑之关帝庙,黎明诣塾,道遇遗金五百余,访其人而还之。”

刘济乡试中举后,授乾州知州,在任期间,勤政安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拥戴。据史料记载,明成化二十年(1485年),关中发生饥荒,刘济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劳逸。由于措施得力,百姓安稳渡过难关。当他离开乾州赴任徽州时,百姓自发走上街头,攀着他的轿,握着他的手,依依不舍,泣泪相送。刘济走后,乾州的百姓还为他建生祠立德碑,歌颂其廉洁自律、亲民爱民的德行。

在徽州,刘济深得明宪宗朱见深赏识,不久被破格提拔为辽东苑马寺少卿,行使为国封疆戍边之责。在此期间,刘济虽身居高位,但以身作则,两袖清风,把查缴宿弊所得的二十万两黄金,分厘不留,全部上缴户部,致仕回归郏县故里时,行囊空空,家无余财,只带了一块玩石作纪念。

刘济为官正直,事亲至孝。《郏县志》记载:“亲卒,负土为坟,庐墓三载。时蝗蝻食禾,近坟十里一虫不入。墓常有虎卧庐侧,达旦乃去。蒙诏旌表。”说的是刘济守孝三年,感动上苍,蝗虫都不敢去墓地周围数十里内咬食禾稼苗木,连老虎都替他看护坟园。志书所记虽有离奇怪异之嫌,但从中可以看出后人对刘济“至忠至孝”行为的推崇与赞颂。

由于这段有名的历史文化,孝官坟已成为孝官公园,庄严的刘济石像矗立在济和广场中央,凝望着远方,不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济忠亭下,一位长者正在为孩童们讲述“刘孝官”的廉礼故事,山风习习,也把这份清廉美德播撒进了孩子们的心田。(杨肖宁)

【字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