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提案公开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675号提案和答复


发布日期:2020-12-28 11:30来源:办公室 阅读次数: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675号提案

提案者:任丽君

案   由:关于聚力打造郑州、洛阳“双引擎”创新支撑平台的提案

  近年来,随着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弥补高端创新资源供给不足的短板,我省加快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决策,先后出台多项针对性政策方案,并持续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平台型机构的支持力度,为新形势下集中力量做强郑州、洛阳“双引擎”夯实了创新根基。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虽取得一定发展成效,但区域技术交易市场规模较小、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偏低、专业化服务机构欠缺等问题依然存在。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布局来看,我省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区域联动、助力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双引擎”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创新资源分散,多元主体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与常态交流机制;二是平台型机构市场化定位不明晰,与本地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且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三是缺乏针对性规划引导,平台支撑性功能有限,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的遴选推广也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完善成果共享机制。围绕充分释放郑州、洛阳“双引擎”中心城市的发展动能,立足全省发展大局,顶层推进平台型机构之间的常态交流与合作联动,积极组建跨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形成相互连接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增强面向周边区域的资源聚合与辐射效应。

  二是科学研判市场需求,精准推进延链补链。瞄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增强政策“靶向性”,引导平台型机构树立市场导向的“逆向创新、反向转化”理念,把有限的资源向重点领域和项目集中;同时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强化平台布局的互补协同、错位发展,加快培育孵化与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的高科技“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三是增强开放合作意识,打造创新平台示范。依托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区域范围内遴选建设具备创新示范效应的“双引擎”支撑平台,聚焦科学战略规划、共性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科技、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的“外引内联”;同时积极探索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飞地经济”合作模式,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在提升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效率的同时,加快创新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675号提案的答复

任丽君委员:

  您提出的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675号提案《关于聚力打造郑州、洛阳“双引擎”创新支撑平台的提案》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结合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高度重视,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委员所言,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平台型机构的支持力度,可以为做强郑州、洛阳“双引擎”夯实创新根基。近年来,省科技厅配合出台《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豫科〔2019〕25号)等文件,从法规和政策上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会同省财政厅在2016—2019年分别投入6.2亿元、4.9亿元用于支持郑州、洛阳自创区建设,并通过双创基金、科技金融多渠道支持两市建设创新平台,聚力打造郑州、洛阳“双引擎”创新支撑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在“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完善成果共享机制”方面,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统筹区域创新发展,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拓展服务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共享共用。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省自创办重点围绕做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同,通过组织召开自创区领导小组会、专项协调会议、工作情况通报、联络员定期联系等制度,形成部门协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前期出台郑州、洛阳两市自创区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发展实际,进一步梳理国家、省、市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完善自创区普惠政策体系,建立政策高效落实机制,整合建立“畅创中原·财知道”平台,实现自创区政策“一网通办”,进一步激发自创区创新发展活力。二是统筹郑州、洛阳协同发展,形成合力。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强郑州、洛阳自创区的协同,围绕两片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挥各片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突出特色互补发展、协同发展,郑州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盾构装备、信息安全、北斗导航与遥感等,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洛阳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高端金属材料、新型绿色耐火材料等,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和新材料创新基地;加快形成示范区优势互补、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开创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创新新局面,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是强化成果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利用技术成果库、专家库和重大技术需求库三个数据库,组织自创区科技成果、技术需求推介发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和科技成果共享服务信息系统,公布科技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实现项目成果信息共享。依托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云服务平台等载体,为郑州、洛阳引进一批科技合作项目和资源。

  二、在“科学研判市场需求,精准推进延链补链”方面,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工作要求,省科技厅聚焦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大创新需求,积极组织实施河南省创新引领专项和郑洛新自创区产业集群专项,筹备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

  (一)组织实施河南省创新引领专项和郑洛新自创区产业集群专项。首批启动实施的5个创新引领专项中在郑州、洛阳各布局2个,郑州超大直径硬岩盾构、燃料电池客车2个项目重点是进一步巩固行业领跑者地位、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洛阳高性能铜合金、高铁轴承2个项目重点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重大技术难题,打破垄断、替代进口。项目均由创新龙头企业牵头承担,4个项目共支持省财政科技经费1.39亿元,项目支持额度2600-5000万元,将带动企业投入6.5亿元。目前项目已在关键节点上取得了标志性突破。首批启动实施的郑洛新自创区8个集群专项、共29个课题,其中在郑州、洛阳分别布局13个和12个,由省内创新骨干企业牵头承担,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国恩菲等70家单位开展协同创新。8个专项省支持经费2.62亿元,带动企业投入31.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入30亿元,申请专利611项,年新增销售收入13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年增值超过1000亿元。目前已启动第二批自创区产业集群专项工作。

  (二)启动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发挥郑洛新自创区在技术、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创新优势,结合自创区产业建设基础,以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启动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根据郑州、洛阳市的产业特色和创新资源布局情况,明确两市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方向,建设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和洛阳先进制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

  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重点围绕传感器产业,郑州高新区牵头联合郑州大学、汉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企业,整合省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围绕集微纳器件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系统集成的全链条,布局智能传感材料研究院、智能传感器制造与装备研究院、智能传感器件与系统研究院、协同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五个机构,打造基础与应用研究、高端人才聚集和培养、产业中试流片三位一体的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洛阳先进制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重点围绕智能装备产业,洛阳高新区牵头,依托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以下简称“清洛基地”)作为建设载体,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一拖集团、中信重工、洛阳LYC轴承、洛阳轴承研究所、中航光电、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洛阳研究院等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商共建,布局技术服务、产品培育、功能支撑等三大平台,打造“逆向创新+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投资孵化+产业集群”五位一体的先进制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

  三、在“增强开放合作意识,打造创新平台示范”方面,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集聚国内外高端优质创新资源,进一步落实自创区30条中推进开放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借助“外智、外技、外资”,打造创新平台示范,支撑自创区发展。一是重点培育一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配合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豫科〔2019〕25号),对省政府认定的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在豫转移转化的,可按其上年度技术成交额给予最高10%不超过100万的补助。二是加快培育创新平台机构。加大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力度,探索适应市场规律、符合地方特点、形式多样的技术转移模式,开展技术转移示范工作,并按规定给予奖补。会同省科技厅对经省政府命名的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等10家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给予补助资金4129万元,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统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640万元,对郑州河南浙大技术成果转移有限公司、洛阳瑞泽石化工程有限公式等10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给予奖补。三是探索开放创新合作新机制。围绕自创区优势特色产业,组织自创区企业揭榜转化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推动高端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及先进成果在自创区落地。支持郑州高新区发挥国际协同创新体系作用,利用美国波士顿、英国剑桥、德国慕尼黑、以色列特拉维夫四个海外节点,积极链接国外资本、人才资源,成立产业基金,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推动洛阳高新区运用综保区区位优势,建设保税研发检测制造基地,加快中欧(洛阳)科创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探索国际合作新机制。创新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等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

  感谢您对全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5月2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0371—65908671

联 系 人:张金然

邮政编码:450000

抄  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1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