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提案公开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780号提案和答复


发布日期:2020-12-28 15:19来源:办公室 阅读次数: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780号提案

提案者:致公党河南省委

案   由:关于助推我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的提案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一直摆在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位置,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给予高度重视。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河南省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现实状况,探索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样本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的建议和诉求,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致公党河南省委组成调研组采用抽样调查等形式,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调研结果,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现阶段河南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高端人才严重不足。从调研情况看,多数中小企业教授或院士等高端科技人才几乎为零,硕士、博士等中高端科技人才占比也很低。高端人才(包括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等)直接影响企业的研发能力及战略卡位能力,进而全方位影响企业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分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反过来制约高端人才的引入,没有经济效益做支撑企业就没有足够的财力聘请高端科技人才,要素资源就无法得到优化配置,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尴尬境地,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融资仍然困难。从调研情况看,多数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依然偏高,融资渠道有限,金融对实体的支持能力需要进一步改善。金融和实体是命运共同体,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在“房住不炒”背景下,货币传导机制正逐步摆脱对地产路径的依赖进行重构,过度依赖房地产、固定资产融资对企业、对政府和社会来讲增量空间和边际效果正逐步递减,但是金融服务实体的方式方法仍需要进一步创新,以更好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三、政策配套和引导服务不优化。尽管政府部门为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总体来说扶持、补贴力度有限,协调补偿导致落实周期较长,甚至卡在“最后一公里”。同时,政府在建立培训引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平台方面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在融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缺乏有效信息途径,难以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以引进、培养新兴产业高端人才为抓手,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契机,全面实施“引智”工程。具体建议是,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展国际国内科技与创新人才交流合作,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与本地高端人才双向交流,在当地共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联合科研实验平台、创新孵化平台等,围绕当地产业发展规划、自然条件、资源禀赋、重点发展方向和空白领域,形成人才流、信息流和价值链,以帮助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和技术项目开发,定向服务于当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中小企业降本增效,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充分运用金融杠杆作用支持科技创新。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发起成立地方性科技创新扶持基金,运用股权、债权和可转债等市场化手段定向支持当地一些科技创新基础扎实、盈利预期明确、法人治理规范、征信记录良好、基金退出机制完善的科技企业。同时,引导和支持域外金融机构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开展金融服务活动,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开放式金融服务环境。

  三、更好发挥政府财政支持作用全面支持科技创新。政府可加大对重点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业链核心环节政策补贴标准,对隐形冠军类企业及科技小巨人企业,尤其是对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相关企业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在财政预算方面增加科技创新补贴预算支出。同时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树立科技创新典型,从财政和荣誉两个方面给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四、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和服务。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进行部门和政策协调,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政务政策环境。政府牵头组织第三方培训、咨询团队,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团队的培训和交流,帮助中小企业做好顶层设计,形成治理结构良好、聚焦主业、尊重人才、鼓励创新、贴近客户、运作规范的创新型企业团队,推动其成为豫商群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

  五、搭建产学研综合发展平台。推进企业建研发平台搞科技创新。支持规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结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以院士和顶尖级科学家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聚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联合创新,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探索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攻关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揭榜新机制。加快建设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加快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构建完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780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河南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助推我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的提案》(第 1230780号)收悉,提案对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提案也指出了我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充分运用金融杠杆作用支持科技创新等建设性意见。我厅作为提案的主办单位之一,对提案提出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讨论,现就涉及我厅工作职责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特别是科创企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孵化服务、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等措施,全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壮大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一)创新引领型人才不断壮大。一是省委组织部会同科技厅等五部门深入实施《河南省创新型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围绕我省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活跃在科研一线、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原学者、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等,形成了科技人才培养梯队。截止目前,共选拔中原学者63人,其中8人当选两院院士;科技创新杰出人才433人等。二是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科技厅等八部门启动实施了《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着力培养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和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中原千人计划”人才品牌。去年,省科技厅在有望冲击两院院士的中原学者中优选12位建立了科学家工作室,通过省财政持续滚动支持,助推人才快速成长,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培育科技创业投资体系。为引导创业投资支持我省科技企业,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整合预算资金设立了5亿元的河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3亿元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10亿元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等3支科创类政府投资基金,实现了母子基金、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全覆盖。但受资管新规等政策影响,基金募资和投资进度较缓慢,3支基金及其子基金累计决策投资43家科技企业6.27亿元;成果转化基金联合郑州、洛阳、新乡、南阳等地市设立6支子基金。

  (三)支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2019年新增高企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460家,增速达到40%以上,全省有效期内高企突破4700家。持续实施首次认定奖补政策,2019年度首次认定高企奖补省级资金2.5亿元。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提升引领工程,扶持百家创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中铁装备、宇通客车、洛阳LYC轴承等企业,谋划实施了“十”层级创新引领专项,全省百家创新龙头企业已拥有知识产权1.8万件,主持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150项,在引领带动全省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启动了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工作,2019年全省享受补助企业达到280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的企业达到2586家,占比92.1%;补助资金107857万元,占比为91.2%。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是宣传培训常态化。省科技厅每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进基层”、“高企培训中原行”、“科技政策进基层”、“千人万企”等活动,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共计开展培训150余场次,参加培训企业2.5万余人次。二是孵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支持各类主体积极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和创客团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省建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载体408家,管理服务从业人员6500余人,在孵企业和团队1.8万余家。2019年,全省孵化载体开展创业教育培训活动达4千多场,参加培训企业人员超过23万人次,孵化载体开展各类活动和培训2万余场。

  (五)产学研合作助推科技创新成果与企业精准对接。近年来,通过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我省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一是持续深化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间的科技合作。积极指导有关省辖市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对接双一流高校、中科院及其所属院所、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或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其优质创新资源,为我省中小企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二是鼓励我省高校依托其优势创新资源,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向科技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三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六)健全技术转移体系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一是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我省先后印发了《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实施方案》、《河南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河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一系列鼓励、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法规、政策,初步构建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支撑体系,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培育技术转移转化平台载体。目前全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总数分别达到88家、82家。建立了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高水平技术成果数据库与重大技术需求数据库,目前,技术成果入库2万余项,技术需求入库3500多项,平台访问量超过27万人次,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三是对全省76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进行考核,并对其中19家技术转移转化成绩突出的示范机构给予奖补,奖补金额达1140万元,进一步激发了相关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热情。四是开展专业化培训、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培养壮大专业技术市场人才队伍。组织开展(国际)技术经理人培训,积极构建了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高级技术经理人等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截止目前,国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省内持证总人数达160人。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提出的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持续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科技力量。

  (一)培育引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加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包括青年、优秀青年、杰出青年、中原科技创新、科技创业和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中原学者的梯次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重点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推动省自然科学基金拓面提质,以“人才+项目”的形式,在资助体系中设立杰青、优青、青年等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项目类别,着力打造青年人才培养品牌。围绕我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为重点,遴选和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产业贡献重大、引领作用显著的人才和团队,构建产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体系。充分发挥“中原院士基金”作用,创新支持方式,给予足额资助,全力保障好院士等顶尖人才和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等高端人才的项目研发。

  (二)积极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一是强化省市联动,深化试点工作。开展省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择优给予后补助支持。指导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鹤壁、焦作等7市在科技信贷、科技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二是加强投贷联动,培育优质科技企业。充分发挥3支科创类政府投资基金和“科技贷”作用,加强投贷联动,重点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在保障资产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大科技信贷规模,进一步引领和提升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加强对科技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科技金融相关培训,不断深化对金融规律、企业成长规律、技术转化规律的认识,提高专业能力。

  (三)加大对重点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同”的工作思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高质量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形成创新“双百”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发展体系。用足用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实施“千人万企”科技政策服务行动,遴选组建科技型企业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作用,为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精准培训服务。

  (四)加快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加快推进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设,实施超算中心创新生态系统重大平台建设项目。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创新机构及载体的培育与管理,稳步推进技术市场建设,组织开展系列培训活动,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充分利用三个数据库,通过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发布、组织成果推介会和技术需求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吸引、集聚省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关键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2020年5月1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0371—65908073

联 系 人:刘晓永

邮政编码:450000

抄  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1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