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 提案公开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449号建议及答复
发布日期:2023-09-11 18:05 来源:办公室 阅读次数: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纸

第 449 号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449号建议及答复


建议正文专用纸


关于加大对科技创新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平顶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过去一段时期产业结构存在结构重,层次低的问题,城市发展活力不足。同时,我市在科技创新领域还存在明显短板:一是科创资源分配不够均衡,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二是对新兴行业支持力度不足,省定创新载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实施“双碳”战略、支持绿色低碳生态产业力度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强化政策扶持,更好发挥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作用。依托河南真实生物科技公司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两家龙头企业,河南省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和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按照既定建设方案正在加紧建设。建议河南省尽快研究出台政策扶持管理评价办法,加大扶持力度,更好发挥其创新平台载体作用。

  二、构建重大创新平台,推进电气装备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围绕重大电气装备的数字化和环保化等前沿共性技术,从资金和政策上支持开展重大专项研究。二是构建重大电气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组建省级重大电气装备试验室,未来着力打造国家级试验室。三是构建综合节能技术创新平台,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建立省级“双碳”示范区。

  三、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一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构建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机构为支撑的多元化支持体系,整体提升企业创新地位。二是组织高质量校企交流,深化产研融合。政府相关部门、科技中介机构等组织牵头,组织高校与企业开展经常性、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技术沟通,有效解决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研发供给之间的矛盾。三是构建人员双向流动模式,促进协同发展。发挥企业产学研主导作用,创新驻企驻校、挂职工作、分内分外三结合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校企双方共同选派人员担任科技创新平台的首席专家、项目长、课题长、专题长等职位,逐步形成企业牵头、高校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豫科案〔2023〕13号                                                                                                                                             签发人:张 锐

                                                                                                                                                                              办理结果:A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449号建议的答复


荆建刚代表:

  您提出“关于加大对科技创新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的省人大第449号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结合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省科技厅助力平顶山强化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实施重大创新项目,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为平顶山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创新平台建设初显成效。平顶山炼焦煤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实验室入列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平顶山建设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省重大创新平台,2022年新增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中原学者工作站和星创天地等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5家;截止2023年一季度平顶山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11家,省级平台237家,主导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实现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

  二是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支持平顶山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行动,2022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8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同比分别增长32%、44%,总量达638家、313家,实现五年总量翻两番的工作成效。会同人民银行组织银企对接系列活动,13家企业获得省科技贷资金9150万元,同比增长33.7%,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22亿元,同比增长95%。

  三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张建国、平高集团钟建英、神鹰化工吴秀云分别当选中原学者、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张建国获得了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该奖项系国内工程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奖项。培育了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奥斯达科技的张华磊、金晶生物的崔红亮以及郑晓广、朱苛搂、董建勋等一批本土杰出人才。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育平台,已组建4家中原学者工作站,利用平台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力荣、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副院长韩一帆、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所长范国强等创新团队。

  四是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改革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施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制度,撬动社会资源投入科技创新积极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8%,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发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创新券和省级研发平台、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等各类奖补资金1600余万元。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平顶山分赛区大赛,跃薪时代、仁华生物、华豫万通、旭阳兴宇4家企业晋级国赛,创历年最佳成绩。支持平顶山高新区在省内率先完成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连年上升;宝丰、郏县推动创新主体培育树标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鲁山县、舞钢市建成首批县域科创平台,畅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叶县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高质量打造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卫东区携手平煤神马集团、电子科大等共建半导体产业园,抢滩布局未来产业;湛河区盘活存量资源,联合龙头企业谋划共建特高压电气产业园;石龙区启动省级高新区创建工作,支撑区域转型发展;新华区推动中国科学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平顶山分中心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下一步,结合代表提出的问题,省科技厅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强化政策扶持,更好发挥创新平台载体作用”方面,拟采取以下措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一是持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省市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部署,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引领科技创新向纵深推进,持续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深化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改革,完善“揭榜挂帅”、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项目组织机制,提升科研效率。二是加大对平顶山科技贷支持力度,中原科创基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对平顶山市尼龙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领域的优秀企业给予支持,支持发展绿色低碳生态产业。三是提升“宝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鲁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质量,发挥好高层次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一批省、市级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为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供平台支撑。

  二、在“构建重大创新平台,推进产业提质增效”方面,拟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培育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以平台聚人才、带项目、兴产业。一是依托平顶山国家高新区和白龟湖科创新城,积极推进鹰城智慧岛建设,构建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提供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服务,形成创新生态小气候。二是加快河南省电气装备中试基地、河南省高性能尼龙纤维中试基地建设步伐,高标准建设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努力打造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鹰城人才”计划,持续完善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工作体系,推进人才计划与重大科技任务紧密衔接,围绕重大任务需求布局人才队伍,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

  三、在“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方面,拟采取以下措施: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增强科技创新支撑,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级。一是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聚焦尼龙新材料、高压电气,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二是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和功能材料等新兴产业,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加速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培育带动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围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在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等领域,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力争在部分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培育形成若干未来产业的新增长极。四是实施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深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推动创新型企业量质齐升、集群化协同发展,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感谢您对全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6月14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0371—86231502

  联 系 人:张金然

  邮政编码: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