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网欢迎您!

坚决打赢 “三夏”生产攻坚战品品咱小麦的“科技味”

发布日期:2024-06-11 12:39 来源:河南日报


  “三夏”正忙,遍地金黄的麦穗书写着丰收的喜悦。搓开一把刚刚成熟的麦粒,里面饱含着农业科技创新的清香。

  近年来,我省强化种业战略科技力量,开发小麦高效生产“耕、种、管、收”智能化农业装备技术体系,构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小麦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丰沃的中原大地上,“科技快车”正拉载着河南小麦,冲向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攻关“种子密码”,解决生产难题

  要让“中国碗”多盛“河南粮”,必须破解小麦种子的丰产“密码”。近年来,在科技项目支持下,我省培育推广了郑麦1860、百农4199、周麦36、新麦26等一批优秀品种,为小麦丰产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我省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对总产量的贡献率已接近50%。

  我国小麦主产区处于土壤盐渍化高发区,如何精准挖掘和利用耐盐碱优异基因,实现小麦耐盐碱性的“跃迁”?黄淮海是小麦—玉米轮作主产区,如何挖掘这一模式的高产和产业化潜力?6月2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近三年来,我省积极争取“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基于节节麦渐渗系群体的耐盐碱基因资源高效挖掘和快速利用”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落地,汇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解决产业共性问题。

  利用高通量分子选择等技术培育绿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加快对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关键性状基因挖掘与突破性品种选育,做好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重大生物灾害绿色防控……依托省内优势单位,省科技厅立项一批省重大科技专项,从种业创新、高效种植、智慧农机等多方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我省要发挥自身农业科研优势,加强小麦育种前沿性研究,培育出更多良种。”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表示。

  建设平台载体,集聚科技资源

  “通过手机APP,可以利用智慧农业信息平台一键浇水,高科技让咱农民种地越来越方便。”在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种粮大户王磊说,自己一个人可以轻松管理几千亩地,繁育出的小麦良种每斤能卖两三元。

  发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周口试验站、黄淮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平台、作物高效生产与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作用,联合省内外高校院所实施“小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等省重大科技专项……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着力构建小麦全产业链创新研发体系,已累计示范推广小麦新品种31个,还有2000多个小麦新品系在这里进行抗病性鉴定。

  据省科技厅现代农业农村科技处处长李锦辉介绍,近年来,“中原农谷”高位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高质量建设,正推动小麦科创资源从“聚合”到“聚变”。

  深入生产一线,强化科技服务

  5月23日,河南省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奔赴沈丘县,开展麦收前的最后一次田间技术指导。

  “服务团不仅指导细致,提供的小麦品种也特别好,穗大粒多、抗性好。”沈丘县石槽集乡六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是科技特派员的一路“护航”,帮助当地小麦高产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入夏以来,以许为钢、茹振钢、郭天财等小麦专家为团长的8个小麦领域省级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先后奔赴郸城、沈丘、淮滨等受援县,围绕科学麦收组织专场培训活动。

  “近期,全省1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到田间地头开展小麦技术服务。”李锦辉告诉记者,在不断强化麦田管理指导和服务的同时,我省组织专家开展科技特派员大讲堂公益直播培训,全方位帮助群众掌握夏粮收获技术要点,保障夏粮安全。

Copyright ©2020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306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