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纸
第 1042 号
关于支持国产仪器装置产业和应用的建议
案由:高端国产仪器装置不仅关系到我国科技独立自主自强,更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
(一)支持高端国产仪器装置产业和应用工作迫在眉睫。2022年全球上市仪器公司营收TOP20排行榜中,美国有11家,日本3家,德国和瑞士各有5家,英国1家,全部都是海外企业,没有一家中国企业,但是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全球第三大销售市场,即大量的资金流出了我国,并没有支撑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发展以及“科技自立自强”。国产仪器由于受到国际专利等限制导致研发周期比较长,长期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在缺乏市场支持的情况下,很难有资金再升级和更新,从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装置来竞争。只有形成稳定的支持和市场导向,才能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闭环,因此支持本省出现的高端国产仪器装置产业发展和应用对于我省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二)国产仪器装置的研发及产业化来带动地方经济,需要政府的引导。高端精密仪器的研究水平一般都属于国际领先,因此利润也非常高。近年来虽然国产仪器在河南应用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高端仪器装置方面,尤其是以前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大型装置上,虽然装置性能已经接近国外产品,但是政府部门招标采购时依然倾向于美国产品。比方说某市环保部门在温室气体监测项目采购设备时,宁愿花170万/台的价格买美国产品(国内替代产品价格为70万/台),整个项目3000多万几乎都用来购买进口产品。这势必带来两个严重后果:一是测量数据安全性无法保证,设备是否留有后门根本无法知道;二是帮助美国挤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仪器设备的市场,导致本土企业不得不逐步减少研发投入资金,无法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和竞争优势。在如今日益紧张的国际经济形势之下,对市场行为进行一定的引导以支持国产高端仪器装置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且迫切的。
案据:(一)高端国产仪器装置的研发和应用市场在我省面临挑战。据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综合分析,我国行业整体与国际差距在15年左右,其中在科学研究与实验分析仪器方面,整体差距20年以上,工业传感器方面的整体差距则在25年以上。对我省而言,目前也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和专业人才短缺的难题,并且对于已经研发的高端仪器和国际领先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应用是欠缺的。
(二)碳测量中的高端仪器装置的需求和现状。目前全国相关领域的研究院所、大型环保仪器企业都在积极研发碳测量高端仪器装置。以前这些仪器是没有国内相关产品,碳监测工作严重依赖于国外仪器设备,但碳测量工作的推广和应用势必促进相关仪表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壮大发展。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借助多年和国际顶尖机构合作经验,已经自主研制出一系列碳测量中所需的高端仪器装置,不过目前并没有继续研发和生产的条件。
方案:(一)建议持续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或已经拥有世界顶尖技术的机构,也需专业性持续跟踪。
(二)建议加强对本省相关机构研发出来的高端仪器装置给予市场应用引导,有利于逐步形成研究-市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以将形成“绿色低碳产业”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豫科案〔2024〕37号 签发人:张 锐
办理结果:A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1042号建议的答复
田海涛代表:
您领衔提出的关于“支持国产仪器装置产业和应用”的建议收悉。经与省财政厅共同研究,结合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高端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科学研究方面,是人类探究世界的“耳目”,如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三大奖项中,68.4%的物理学奖、74.6%的化学奖和90%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是借助各种先进的科研仪器完成,甚至是直接与新仪器、新方法相关;在产业发展方面,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和“奠基石”,如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4%,但它对国民经济影响达到66%。仪器仪表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2021年3月,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三部门发布了《加快推进高端仪器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着重强调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并明确了重点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中,均提出围绕高端医学诊疗设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培育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将发展高端仪器仪表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领域。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2022年,楼阳生书记提出“把高端仪器仪表制造作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赛道”,前瞻布局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部分领域与国内同步启动。总体来看,我省仪器仪表产业规模约400亿元,与发达省份相比,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但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尤其在传感器研发制造方面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近年来,传感器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成功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综合实力居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第4位,集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2023年度,我省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气体检测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居全国首位。智慧水务、智慧环保、安全监测等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行业标杆。前期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印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科技厅关于支持开封市加快建设高端仪器仪表基地的意见》《河南省培育壮大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精准定位高端仪器仪表发展目标,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建立产业链推进工作专班,完善支持政策、组织技术攻关、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打造高能级产业链,推动我省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和应用。今年5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7+28+N”产业链群的决策部署,印发《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河南省“7+28+N”第一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名单的通知》,将高端仪器仪表产业确定为河南省“7+28+N”第一批18个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之一,省科技厅为细分产业链链长责任单位,会同各责任单位即将形成《河南省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链2024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阶段任务目标,加快推进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
二、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目前,全省涉及高端仪器研发的省重点实验室15家、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中试基地4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省级重大新型研发机构5家。特别是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监测、医疗仪器设备、MEMS传感器设计等领域,我省相继引入中科院自动化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中科院微电子所等一批“国家队”,通过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提升了我省的技术创新实力,研发出了膨胀节状态监测系统、烟道平均流速校准装置、核酸质谱检测仪器、皮拉尼真空计等一系列高端仪器产品。2023年,下达550万元省财政资金对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15家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给予考核奖补,支持其重点围绕高端仪器研发等方向,强化基础研究。智能传感器MEMS研发服务平台在郑州高新区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土地转让协议签订、立项批复、规划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项目招标文件初步概算编制已完成,力争在2024年9月具备部分投产条件,2025年底达到交付使用条件,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全过程无缝衔接,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迈向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墨子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聚焦半导体光芯片全产业链布局研发方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省政府聘任徐红星院士担任墨子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各部门已初步组建完成。目前,正加紧建设研发中试线,并将在光电传感器领域开展工作,在郑州中原量子谷启动建设科研基地,建设规模约20000㎡。
三、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近十年内,我省重大科技专项共支持高性能全自动医用质谱检测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基于MEMS工艺的气体传感器及流程工业应用系统等高端仪器项目12项。近五年内,我省高校、企业共承担各类相关国家项目7项,其中,郑州大学单崇新主持的“金刚石半导体微悬臂梁增强型光声光谱仪的研制”列入2021年国家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河南省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汉威科技牵头的“微量程流量敏感元件及传感器”项目获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专项立项支持。日立信牵头的“复杂环境下MEMS氢气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获2023年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财政资金1250万元,已研制出基于硅基气敏薄膜芯片的MEMS氢气、甲醛及硫化氢传感器,已实现在核电、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验证,累计销售超过10万只(台)。2023、2024两年累计实施仪器仪表领域省重点研发专项共计22项,支持财政资金超过4000万元,超过先进制造领域总项目数的30%。
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引导和支持创新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联合体,布局建设了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人才—研发—产品—场景—市场”深度融合,目前已集聚用户60多万,入驻企业超5000家、上架产品超3万种,连接了设计、研发、中试、量产、封装、测试、应用等产业全链条。产业联盟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传感器产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引导作用,推进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骨干企业发展较为迅速,上市企业10家,营收亿元以上企业20余家。逐渐形成以郑州、洛阳、开封、南阳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持续支持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打造智能传感器发展先行区,强力推进郑州智能传感谷弯道超车。支持洛阳发挥军工技术优势,建设导航仪器产业园。支持开封建设高端仪器仪表基地。连续举办五届世界传感器大会,促成一批国内外传感器重大项目在我省落地。组织企业通过办展、参展等方式,积极对接前沿技术、科研团队、供应链企业等,拓展新市场,河南仪器仪表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先后组织智能传感器龙头企业围绕燃气、应急平台等领域多次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搭建供需交流平台。目前,汉威科技整体解决方案覆盖智慧城市、安全监测、智能家居和健康医疗等行业领域,承建的智慧水务、智慧环保等项目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标杆示范工程;新天科技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中国智能计量仪表行业典范;和而泰智慧农业利用智能传感器及网络在我省打造智慧农田,有效节约人力、水、土地等资源,提升了农田产值。培育壮大省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工作启动以来,组织召开1次“金融合作对接会”,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27家企业和28家金融单位参加,目前已完成8家企业授信,金额合计1.24亿元。举办1次智能传感器“产销对接会”,近200家企业和单位参加,签约金额约2.6亿元。召开1次“应用场景对接会”,60余家企业和单位参加,发布需求及优势产品信息160余项,涵盖多种应用场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省生态环境厅、住建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等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系统、本领域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围绕数据采集、动态监测、风险识别、全面感知等加快新型智能传感器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对产业链牵引带动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意见建议,落实全省产业链推进工作会议话精神,对照《河南省培育壮大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河南省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健全专班推进机制,进一步明确单位责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细致深入抓好各项任务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深度参与国家科技专项,实施省级高端仪器仪表研发专项,统筹推进新型高效质谱、多参数融合的智能工业传感器、MEMS工艺等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开展2024年度首台(套)认定工作,研制一批先进适用仪表装备,研发推出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产品,提升高端仪器供给能力。
二是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发挥好智能传感器MEMS研发服务平台、墨子实验室半导体微纳制造与封测平台等高能级平台作用,集聚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不断将产业链科研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
三是强化市场主体培育。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奖补、信贷风险担保补偿等激励政策,研究制定支持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仪器仪表制造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
四是丰富仪器仪表应用场景。发挥好产业联盟作用,加强智慧城市、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生物医疗、环境监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智慧农业、智慧水利、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应用,开展传感器应用示范;梳理仪器仪表优势产品装备库,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依法依规引导企业淘汰落后设备,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推动国产仪器装置产业推广应用。
五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撑。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统筹方式,统筹运用创新研发、创新生态支撑、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资金,开展国产高端仪器研发、技术改造、机器换人等工作,支持本领域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大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强化对高端仪器创新和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和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引导全社会加大投入,健全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
2024年7月4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0371- 65951169
联 系 人:王文龙
邮政编码: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