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门峡市统筹发挥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和创新平台优势,围绕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构建,着力集聚和培育一批知政策、通科技、懂市场的专业转化人才队伍,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衔接。
一是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立人才梯次培养计划,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培育建设,已建成50余人初级技术经纪人队伍,其中13人为中级经纪人,逐步打造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精通市场规则、擅长沟通协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组织技术合同登记人员分批次参加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班,考取登记员证书,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扎实推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3年来全市累计开发科研助理岗位265个,超过省定目标55个,目标完成率为126%,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加大创新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等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力度,对设置科研助理岗位的单位优先支持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培育各类创新平台、优先选派科技副总等,构建与科技计划实施、技术转移转化等相匹配的专业科技支撑队伍。
二是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利用与西安、洛阳等地区科技人才合作优势和基础,促成河南三味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正鸿钢构工程有限公司、三门峡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市华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与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进行技术交流对接,精准匹配高校先进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承办河南省“院校企业面对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系列对接活动(三门峡站),活动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学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邀约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省内外高校院所的专家现场发布24项先进科技成果,现场签订4项成果转化合作项目,3项校地创新合作协议,会上还路演发布5项融资贷款项目。
三是以项目实施推动成果转化。围绕全市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规划,市科技局抢抓中央引导支持地方科技发展机遇,精准对接省科技厅重点支持方向,认真研究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及要求,组织筛选高质量项目申报。近三年来,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资源环境等产业领域共有16个项目获省科技厅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引导地方发展资金1180万元,按照省厅要求,做好项目过程中间管理,强化项目资金绩效评估,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验收。进一步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深入挖掘科技、工信、发改等部门重大项目、三大改造等项目资源,探寻技术合同登记有效路径和挖掘渠道,释放技术合同登记潜力,做到应登尽登。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38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2025年第一季度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33亿元,任务完成率为278%,实现“开门红”,完成率位居全省第3位。
四是打造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依托三门峡高新区打造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高新区在三门峡科技成果资源集聚辐射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带动作用。2024年10月18日,组织示范区赴省厅参加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答辩论证,根据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拟建设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公示》内容,三门峡高新区成功获批“河南省(三门峡高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为该市首个省级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速引进和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该市进行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完善三门峡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