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 提案公开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521号建议及答复
发布日期:2025-08-05 17:28 来源:办公室 阅读次数: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纸

第 521 号


关于优化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补助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河南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量已达到3852个,这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度省重点研发专项补助1593个项目,仅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资助,而企业受助比例约30%,大部分补助资金流向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据统计,2022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增至36.7%,其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科研单位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而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6%,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1.3%,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进一步凸显了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数据显示,企业的研发更贴近市场,成果转化的时效性更高,但是项目补贴明显低于院校及科研院所,削弱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全省经济创新驱动的步伐。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补助资金分配结构,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

  设立企业专项补助资金:建议在省重点研发专项中设立专门针对企业的创新补助资金池,确保一定比例(如不低于50%)的研发资金,直接用于市场前景、技术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潜力大的企业项目。

  实施梯度支持政策:根据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进展等因素,实施分层分类支持策略,对于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更高额度的奖励或补贴。

  二、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

  促进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和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设立联合研发项目、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移过程。

  强化中介服务作用: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包括技术评估、法律咨询、融资对接等,降低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门槛和风险。

  三、优化政策环境,提升企业创新动力

  税收优惠政策:对积极参与研发活动、有效转化科技成果的企业,实施更加灵活的税收减免政策,减轻其创新成本负担。

  金融支持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信贷支持等多种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快速维权机制,保障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反馈与评估机制

  定期评估与调整:建立补助资金使用效果的定期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补助政策和资金分配方案,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补助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科技企业的创新,是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的关键。只有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才能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豫科案〔2025〕50号                                                                                                                                              签发人:张锐

                                                                                                                                                                               办理结果:A


对省人大第十四届三次会议代表

第521号建议的答复


孟旭燕代表:

  您领衔代表信阳代表团提出的《关于优化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补助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收悉。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全省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省科技厅收到建议后,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省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效能持续提升。以省实验室为代表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聚焦粮食安全、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领域,2024年持续加大在豫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力度,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9家,总数达到22家;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共建河南试验基地;揭牌运行11家省实验室和5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整合、调整、撤销、新建等方式,启动23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建设第五批11家省中试基地,总数达61家,实现28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开展中试项目2234项,输出中试服务新产品736个。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突破1.3万家、2.9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759亿元;1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全国13位。2024年省重点研发专项,申请受理公示1184个,评审立项243个(有立项支持经费),其中建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只是省高质量考核领导小组确定的省创新平台之一)企业牵头立项88个,占比36.2%。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省人民的支持与鼓励是分不开的。

  针对建议中“…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优化政策环境,提升企业创新动力”事宜,2024年我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引导省内创新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新建11家创新联合体,总数达39家,承担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44项,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优化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遴选创新龙头企业166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万家;持续擦亮科技金融业务品牌,遴选12项科技金融典型案例,“科技贷”业务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3800余家(次),贷款投放超230亿元;新培育55家省级孵化载体,省级以上孵化载体达563家;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暨第十六届河南省创新创业大赛,50家企业晋级全国行业总决赛,12家企业获奖,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九位等等,这些都是“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创新动力”的有力举措及取得的成效,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你们的建议,继续完善、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规模、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优化平台体系布局,提升平台创新能级,提升平台服务质效,赋能各类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感谢你们对全省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25年7月7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

  0371-85510767

  联系人:张智坤

  邮政编码: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