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 提案公开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088号建议及答复
发布日期:2025-08-06 11:30 来源:办公室 阅读次数: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纸

第 1088 号


关于切实改善河南省本土科技型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议


  一、情况说明

  我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首。创新,绝不是灵光乍现的一时冲动想法,拼的是政府和企业的强大组织力和配合力,拼的是产品与市场的竞争力,拼的是资本的专注力和战略定力,拼的是慧眼识珠和持之以恒的要素资源投入支持。河南省本土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对于搞活市场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力以赴拼经济,奋力实现开门红,全力助推保持一直红,都需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加持。但长期以来,发展受种种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招大商、引大资,轻视本土创新团队和企业的支持培育。二是本地企业创新产品在本地的示范推广应用得不到本地政府采购支持;三是省级层面的科技攻关项目中特意把民营企业排除在外,只指导立项,却无经费支持;四是创新产品推广过程中缺乏诸如融资租赁、专项贴息、专项保险、专项补贴基金等相关金融支持政策;五是现有政府科技创新投资平台公司对行业认知度低,乱投资造成科创基金的资金浪费严重。

  二、具体建议

  一是建议国有科创基金针对符合新科技、硬科技、快科技民营企业的创新项目,进行投小、投早、投长期的战略股权投资;并从研发办公空间、研发资金、合规培训、资源对接等各维度进行支持;

  二是建议加大对本土所产“永久牌”创新创业团队的孵化扶持力度,而不要只盯着外来“飞鸽牌”团队;

  三是建议在本地政府采购中优先采用本地企业科技型产品,并通过举办专题观摩会、邀请外出参展等形式推介本土创新“土特产”;

  四是建议把民营企业列入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研发经费支持对象;

  五是建议加强对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公司投资行为的审批监管,邀请行业内的人大代表进行专题调研问询与监督。

  

豫科案〔2025〕64号                                                                                                                                            签发人:张 锐

                                                                                                                                                                              办理结果:A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1088号建议的答复


王智豪代表:

  “关于切实改善河南省本土科技型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民营企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决定着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经济综合实力和高质量发展后劲。近年来,省科技厅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工作理念,立足工作职能,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水平。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环境。按照“自下而上提出需求、自上而下落实服务”工作思路,全面推行省市县三级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对各类民营企业通过服务综合体提出的需求及时准确答复,在解决企业个性问题的同时,集中对一些系统性、效能性问题集中研究、纵深推进。比如,针对民营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以往科技涉企政策存在企业核算难、政府清算难、预算执行率低等问题,会同省财政、统计、税务部门联合出台了简单实用、达标即享的条目式《科技助企惠企政策新十条》,方便企业“按图索骥”,准确评估实际享受财税补助金额。二是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持续实施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共有12649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95.26%。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29106家,去除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后为18729家,其中含民营企业17885家,占比95.50%。今年年初开展新一批“创新龙头企业”遴选,最终入选166家企业中民营企业122家。334家民营企业入库全省“瞪羚”企业,涉及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6大领域。三是民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融合取得新进展。围绕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主体的工作目标,通过培育建设创新联合体、选派“科技副总”等手段,助力优质民营企业主导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共同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促进形成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体系。包括宇通客车、汉威科技、栾川钼业等在内的23家民营企业牵头在各自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首批选派六百余名“科技副总”赴民营企业,推动“编制待遇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事业单位,工作在企业”的科技人才靶向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帮助企业完善研发体系、集聚创新资源,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四是助力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出题者”,聚焦国家和我省明确支持的领域方向,实施了一批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项目攻关。加强“PI制”“赛马制”等项目组织方式的运用,引导我省民营企业围绕我省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开展重大技术创新,突破了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依靠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典范。近三年支持我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省级重大专项19个,占比达47.5%,省财政支持经费2.42亿元。煜众精密机械、亚普汽车、翔宇医疗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不仅自身得到了发展,还带动了我省先进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等产业的升级。为全省广大民营企业树立了以自主创新为主动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通过聚力以科技创新赋能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从科技供给、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省科技型民营企业创新整体实力不强、引领带动能力不足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还存在诸多问题短板:如,产学研深度融合政策措施指导性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畅、科技人才交流机制匮乏,企业技术人员缺乏、研发项目不足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持续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转型,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关工作要求,凝心聚力,锚定目标,正视困难,增强信心,找准工作着力点,切实推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整体提升民营企业创新投入。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整体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立足实际,结合我省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联合技术攻关,足额、及时落实财政奖补政策,着力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落实落地落细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高企税收优惠、科技助企惠企政策新十条等含金量高、引导扶持作用大的政策。优化金融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箱,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科技创新,畅通科技企业市场融资渠道。实行省财政支持科技型企业经费直拨到企业的“直通车”拨付制度。

  (二)推动民营企业融通创新,全面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和产业主体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明确创新龙头企业的主导地位,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发挥能动作用,融通创新链产业链,全面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水平。支持创新龙头民营企业加强重大创新成果产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等,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设立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合基金,支持全省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为创新重要生力军,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奖励。

  (三)进一步优化政策与环境,促进创新人才向民营企业集聚。营造企业创新人才良好发展环境,畅通人才流通渠道,提升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容纳力,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加大中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以求“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持续开展“编制待遇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事业单位,工作在企业”的科技副总选派模式,畅通创新人才流动渠道,破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壁垒和机制障碍,畅通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渠道。全面落实各类人才待遇。

  感谢您对全省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25年7月1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0371- 65990101

  联 系 人:苏 义

  邮政编码: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