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学查改一体推进系列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省科技厅运用财政支持、风险补助、引导基金、税收优惠等手段方式,引导企业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梁钰杭:想要下厨大展身手,又担心燃气泄漏有隐患?我手里这位“安全管家”——家用燃气报警器。小巧的个头,百元级别的价格,超高的检测精度,让它成为了厨房里不可或缺的“隐形卫士”。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志刚:我们之前的传统的工艺,做出来的(报警器)大概寿命是五年,那这个能达到十年,同时抗干扰性更好。
如何突破传统工艺,让传感器更微型、功耗更低,公司研发团队在攻克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时曾一度卡壳。走访中,省科技厅精准捕捉到企业需求。通过和企业零距离、面对面、一对一沟通交流,科技部门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科技处处长 董雅松:加强科技跟踪服务,支持企业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类研发平台,我们支持汉威科技一共承担了国家级科技(研发)项目1项,省级的重点重大项目3项,支持的科技财政经费一共超过了3000万元。
针对企业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研发上的薄弱环节,省科技厅牵头对接顶尖科研资源,组织联合技术攻关,为企业突破扫清了障碍。得益于这项工艺平台的打通,汉威成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坐稳传感器行业龙头。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志刚:基于这种先进工艺,我们现在是大概有十余个系列的这个传感器取得了突破,一年会有一两百万只(仪表)的规模了,(产值)现在我觉得有两三个亿(元),未来可能会更多。
舞钢公司为打破国外钢企长期垄断液化天然气船用高锰钢市场的局面,计划在液化天然气船罐制造材料上实现对9镍钢的替代。期间遇到一系列技术难题,都通过“科技服务综合体平台”得以攻克。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永祺:在我身边的就是高锰钢,韧性强,可耐零下196度低温冲击,相较于9镍钢,每吨降低成本约0.6万元。
可在高锰钢研发过程中,却遇到高锰钢材料性能调控、焊材研发匹配、储罐成型制备等一系列技术瓶颈。通过多方协同联动,最后在河南省科技服务综合体信息管理平台解决了难题。
河钢集团舞钢公司科技部常务副部长 王少义:平台针对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冶炼连铸、杂质焊接等技术难题提供了配套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支持。(现在)河钢集团舞钢公司锰系列超低温清洁能源储罐用钢率先实现国产化,填补国内空白。
“科技服务综合体平台”是省科技厅推行科技服务综合体的一个重要窗口,针对舞钢公司提出的困难,省市县(区)三级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研判立项,并提供500万元专项资金。
平顶山舞钢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卢辉:舞钢市科技局利用科技服务综合体,一体化三级联动信息平台,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需求,及时对接技术与人才资源,为企业远程或现场答疑解惑,纾困解难。
集中攻坚解难题。截至目前,全省全面推行省市县三级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梳理并发布60个科技服务事项,聚焦全省2.9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出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精准、高效服务。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 厅长 张锐:省科技厅着眼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服务协调、优化提升,开创性建设了省市县科技服务综合体,启动建设近两年以来,共征集到了省市县三级创新要素需求6.07万件,已经办结6.03万件,总体办结率达到99.4%,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除了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全员协同,分层分类解决创新主体诉求,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省科技厅还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发布服务清单和需求清单,建立厅领导包联地市制度,对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实行“业务直达”。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 厅长 张锐:多部门印发了《科技助企惠企政策新十条(试行)》,以及《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省级财政已拨付了2.1亿元进行奖补,3000余家企业受益;科技金融“注活水”,“科技贷”累计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3800余家(次),实现了贷款投放超过230亿元。首批626名“科技副总”已经选派完成,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一系列科技助企“政策包”赋能企业的同时,省科技部门还大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税收优惠、研发奖补三事项合并办理,办理时间从210个工作日缩短到150个。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 厅长 张锐:下一步,省科技厅将重点从强化科技驱动赋能产业升级和优化要素保障支撑企业发展两个角度开展助企惠企工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积极推行“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方式,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完善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机制,用好用足“科技贷”“专精特新贷”政策性金融工具,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