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县科技
驻马店市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赋能体系
发布日期:2025-09-01 09:06 来源:驻马店市科学技术局 阅读次数: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驻马店市始终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实施科技项目、搭建平台载体、加强人才引育、深化科技合作、创新主体培育、推进技术市场快速发展等七项举措全链条赋能,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政策引导,营造成果转化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驻马店市紧扣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围绕构建“9+15”产业链群体系,成立了科技委员会,建立了成果转化工作领导联系制度,先后出台了《驻马店市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驻马店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为成果转化筑牢制度保障。二是广泛宣传服务。聚焦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创新季度服务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摸排走访,制定培育计划,采取台账管理,累计服务企业1500余家,解决问题758个,兑现各类奖补资金1.2亿元,惠及科技型企业530家。2025年已开展季度服务活动2次,服务企业700余家,解决问题493个。2025年上半年累计征集科技需求1193个,总量位居全省第1位。2024年在全省科技工作会上受到通报表彰,成为唯一作典型发言的市级科技管理部门。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把市级财政科技经费提升到1亿元,用“真金白银”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设立了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评选驻马店市自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奖34项,每项给予20万元资金奖励,切实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二、实施科技项目,推动成果转化落地见效

  一是承接国家级项目。对接中央引导地方发展科技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申报,聚焦新兴产业突破技术瓶颈,近三年,获批中央引导地方专项26项,项目总额1840万元,撬动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5000多万元。二是布局重大研发专项和重点研发专项。聚焦细分领域创新需求,布局重大研发专项和重点研发专项,强调研发与转化同步,获批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7项,启动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35项。三是推进科技攻关和创新引导项目。针对企业技术瓶颈,推进揭榜挂帅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支持联合科研机构开展“短平快”研发,实施省市级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97项;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应用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与成果转化升级为重点,积极争取省级科技专项,实现产业、项目与人才“双向奔赴”,三年来获批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河南省乡村振兴科技计划项目共30项,获省财政资金支持1430万元。

  三、搭建平台载体,汇集成果转化优势资源

  一是建设中试基地平台。针对成果产业化难题,支持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建设中试基地,提供技术优化、成果熟化等服务,布局建设了“河南省地下工程中试基地”等省市级中试基地4家,覆盖多产业领域。二是布局研发创新平台。围绕主导产业需求,支持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优化市级重点实验室布局,目前,共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0家,已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148家,已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1家,推动形成全链条创新体系。三是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统筹指导全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发展,引导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市场化、规范化运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每家给予50万元奖补。

  四、加强人才引育,提供成果转化智力支撑

  一是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叫响“院士经济”品牌,构建“院士+平台”“院士+项目”“院士+产业”创新体系,通过大赛招才等活动,累计柔性引进院士32名、中原学者10名。二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人才基地,联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实施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选拔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并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目前,已培养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7个、市本土科技人才7500名,为院士经济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人才与产业、项目、平台一体化发展,持续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从启动建设、运营管理、研发绩效等方面给予全链条财政支持,对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按特等奖300万元/项、一等奖200万元/项、二等奖100万元/项标准给予奖励。

  五、深化科技合作,拓展成果转化资源渠道

  一是推动国际科技合作。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国外知名机构的合作交流,近三年,共建立省国际联合实验室5家,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6项,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搭建企业与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桥梁,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药物研究院等5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制度化开展每年至少24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近三年累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86个,共建平台26个,签约项目39项。三是搭建校地企合作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共建立了泌阳县围绕夏南牛产业建立“夏南牛产业发展研究院”;平舆县围绕建筑防水产业建立“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河南蓝翎环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新型研发机构”和“坝道工程医院中试基地”等9家合作研发服务平台,深化了政产学研融合。

  六、突出企业主体,增强成果转化内生动力

  一是培育壮大创新企业。优化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近三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2家,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0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6%。二是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三年来,市财政累计拨付近2000万元用于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近三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27.8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4.2亿元。推进市政府与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共建“产业研发联合基金”,市政府每年出资1000万以上,争取省级2000万元的财政支持,重点资助中试和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扶持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三是推广科技贷与科技保。联合银行、保险机构推出“科技贷”“科技保”,目前,共征集企业融资需求36项,金额达5.83亿元,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向科技型企业倾斜,2025年1-6月份共有21家企业获贷“省科技贷”1.87亿元,高于去年同期43.8%,完成全年任务的62.3%,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七、推进技术市场快速发展,提高成果转化市场活性

  一是规范管理合同登记。全市设立16个技术合同登记站,实现了全市县(区)全覆盖。2022-2024年技术合同交易额分别突破30亿元、41亿元、60亿元,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方阵。2025年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6.7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8%,总量位于全省第7位。二是积极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联合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人才培养基地,举办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2次,400余名学员结业;证书,举办中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2次,314余名学员结业,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鼓励技术合同交易。设立技术合同登记奖补资金,鼓励市内高校、科研院所在驻实施技术转移转化,以及对在驻企业购买外地先进技术成果在驻转化产业化,按其上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给予10%的后补助,每家单位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活跃度和效益。

  下一步,驻马店市科技局将持续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省科技厅的工作安排,落实省政府新印发的“支持企业科技创新20条措施”,积极探索新路径、扩大新成果,加快提升全市科技实力和创新水平,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