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县科技
驻马店通过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驱动新质生产力不断跃升
发布日期:2025-09-05 08:55 来源:驻马店市科学技术局 阅读次数:

  驻马店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服务产业升级为目标,将科技产业融合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积极探索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先后出台《驻马店市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驻马店市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的实施方案》《驻马店市关于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若干政策措施》《驻马店市深化“院士”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动员全市上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创建高能级平台,筑基融合载体。一是紧密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需求,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气象科普基地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星创天地5个。二是推动天方药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地启动建设,两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组建运行(累计投入1.2亿元,突破关键技术25项),标志着关键产业领域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三是黄河实验室坝道工程医院(平舆县)中试基地、河南省地下工程中试基地挂牌运行。坝道工程医院地下生态储粮示范仓建成投用,“水灾变模拟试验设施”大科学装置项目稳步实施。平舆县坝道工程医院(王复明院士领衔)和泌阳县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李玉院士领衔)等特色平台,已成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典范,直接催生了产值超600亿元的防水产业集群和年产值100亿元的食用菌产业。各类平台在“出机制、出人才、出成果”导向下,持续提升对产业创新的支撑能力。

  二是梯度培育企业,激发融合主体。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春笋计划,持续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形成了创新龙头企业引领、瞪羚企业起势、高新技术企业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全市共有5家企业成功认定为省级创新龙头企业,居全省第8位,黄淮四市第1位,省级“瞪羚”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10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0家。三年来,市财政累计拨付近2000万元用于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近三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27.8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4.2亿元。二是累计新增省级以上双创孵化载体6家,省市级双创孵化载体达到80家,构建了完善的“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三是高规格举办驻马店市创新创业大赛,三年来累计吸引200余家企业参赛,其中3家企业获得国赛总决赛优秀奖,20家企业获得省赛三等奖,累计获得各类金融投资1.5亿元,培养出万华畜牧、恒久机械等省级“瞪羚企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三是聚焦产业瓶颈,攻关融合技术。一是聚焦全市九大产业集群15个重点产业链,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行动,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优势,化工、建材产业延链成为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转型成为新装备,食品、轻纺、户外休闲用品、电动车产业嫁接新模式、驶入新赛道。集全市之力,着力打造“中国药谷”,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市“九大产业集群”之首重点推进,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达到30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营业收入139.49亿元,汇聚规上工业企业31家,初步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成为驻马店市新的城市名片。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三年来,全市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6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13项、县市创新引导计划36项,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5640万元。三是启动实施市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35项,青年创新人才专项25项,“中国药谷”研究院专项,给予财政支持总经费2290万元。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涌现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其中,超薄锂电隔膜、复合材料制动鼓、建筑防水防护、智能杆塔等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列;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品种选育水平全省领先。

  四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融合纽带。一是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叫响“院士经济”品牌,构建“院士+平台”“院士+项目”“院士+产业”创新体系,通过大赛、招才活动吸引人才,累计柔性引进院士32名、中原学者10名。二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与高校院所合作建人才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举办培训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实施“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选拔优秀人才重点培养,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目前,已培养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7个、市本土科技人才7500名,为“院士经济”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在人才工作上下真功、出实招、求实效,坚持把人才与产业、项目、平台一体化推进,持续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科技人才支撑,对突出贡献人才给予表彰,从启动建设、运营管理、研发绩效等方面给予“全链条”财政支持,对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按特等奖300万元/项、一等奖200万元/项、二等奖100万元/项标准给予奖励。

  五是创新转化机制,畅通融合通道。一是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阵地。正阳县充分发挥省农科院在豫南地区农业科研方面的综合优势,开展农作物育种、高产高效栽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试验研究与开发,坚持“技术+创新平台”“政府+科研院所”“创业+政策支持”“头雁+技术培训”等成果转化模式,成功创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现了该市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零的突破。“正阳花生”在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驻马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泌阳县、遂平县、平舆县积极创建河南省高新区,力争三年内实现新突破。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试点改革,解决科研人员“不敢转、不想转”的问题,试点开展以来,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100余项,成功转化科技成果70余项,转化合同金额1.2亿元。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9亿元,三年来年均增长40%,被表彰为“2024年度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先进单位”,总量位居全省第六位,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位。三是织密技术转移交易网络。连续参加3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6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近三年共吸纳省内外300余项先进技术成果在全市落地转化。建成6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健全专业化人才队伍引育机制,全市省级技术经纪人达到200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驻马店市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两高四着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劲科技支撑。通过持续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螺旋”式融合,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催生为新质生产力这个“最大增量”,奋力谱写驻马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推进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驻马店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