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及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聚焦“两高四着力”,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开创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一是完善科技事业领导和管理体制。河南省成立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主任的省委科技委员会,先后召开10次会议,研究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河南省科技厅在职能转变、机构设置、机制运转上进行重塑性改革,为创新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全省157个县(市、区)均单独设置科技局,推行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构建省市县三级协同服务创新主体新机制;出台《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为科技创新长远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河南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13位。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河南出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行动计划》,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布局一批省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形成以省实验室主体为核心、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核心+基地+网络”创新格局。创新重大项目遴选论证方式,建立常态化项目遴选机制,探索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推荐备案”等重大项目组织机制。创新“三三制”专家论证制度,企业专家、行业专家、高校院所专家各占三分之一,确保专家论证规范、科学、全面。深化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行“放权限、四自主”,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和“直通车”,使科研经费拨付周期由4个月以上减至15天以内。
三是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河南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布局形成“3+4”科研院所体系,制定《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开创了为科研机构单独立法的全国先河。扎实推进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结构“三个调整优化”,全力建设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大力支持7所高校创建“双一流”学科,全省高校数量达174所。此外,河南出台“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全省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总数居全国第二。
四是突出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河南出台《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推动营收1亿元以上企业有研发机构、5亿元以上企业有标志性研发成果、10亿元以上企业有创新联合体、100亿元以上企业成为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创新龙头企业166家,遴选“瞪羚”企业454家,组建39家创新联合体。持续擦亮“科技贷”业务品牌,累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3679家(次),放款223.4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河南贯通产学研用全链条,计划自2024年起3年选派3000名科技副总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五是以新质生产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河南大力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及8家分中心,揭牌运行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建设219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技术经纪人及技术合同登记员5000余人;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18家试点单位累计赋权成果2235项,转化856项,金额3.9亿元。不仅如此,河南还探索建立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区别于现行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9家,河南周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为河南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高新区达到42家;布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38家及24个“智慧岛”,打造“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
面向“十五五”,河南将全面落实国家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部署,进一步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