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嵩山实验室已初步确定了四个研究方向:
量子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领域专用软硬件协同计算
解决行业应用内生安全问题
实现数字社会治理现代化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龙湖之脊,“秋播”正忙。
在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的中原科技城的核心位置,一台台塔吊不停运转,一辆辆卡车来来往往……10月12日,“山”字形的嵩山实验室主体楼群正加紧施工,河南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新高峰,将从这里拔地而起。
嵩山实验室主任邬江兴和科研人员在查看服务器调试情况。
一个多月前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向全省释放出了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狠抓创新的鲜明信号。在这一战略布局中,以嵩山实验室等为代表的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工作冲在前列,标记着中原科技崛起的新高度。
嵩山实验室因何而立
“努力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像嵩山一样屹立在中华大地”,7月17日上午,省委书记楼阳生为“嵩山实验室”揭牌,并表达了对嵩山实验室的期许。
嵩山实验室,可谓应运而生,乘势而起。
“运”来自国家层面的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演变,各种发展契机的“窗口期”转瞬即逝,我们必须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当前,国家实验室体系整合重组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嵩山实验室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对标国家实验室努力打造“预备队”。
“势”来自国内各省的竞争。在中西部地区,今年以来,山西已揭牌成立多个实验室,湖北一次揭牌七个省级实验室,四川组建了天府实验室;在沿海发达地区,之江实验室、姑苏实验室等一批实验室开始探索重点科技项目……标兵渐远,追兵已近,我们唯有迎头赶上。
洛阳尖端研究院科技人员在微波暗室开展科研。该研究院已建成微波通信基材、电磁吸波材料等多条尖端技术装备生产线。
“当今,信息技术正重塑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格局,这个领域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不起步,我们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嵩山实验室主任邬江兴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它的使命是引领创新,不仅引领中国的科技创新,还希望它能引领全球的科技创新。”邬江兴介绍,嵩山实验室承担着主动对接、深度嵌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重要使命,要建设“国家实验室平台、国际一流创新平台、国家前瞻性产业孵化平台”。
嵩山实验室将为河南创新带来什么
用手机扫二维码买一杯奶茶,在公积金官网上查询自己的房贷信息……各类数据如同拼图一般,逐步“拼成”我们未来的数字社会。
“数字生活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智慧化社会管理和治理带来了挑战。”信息工程大学相关专家介绍,要为河南打造顶级科技创新平台,必须凝炼一流的课题。目前嵩山实验室已初步确定了四个研究方向。
10月8日,河南省科技馆新馆正在进行外立面安装调试、内部布展施工。
“怎么用量子计算来解决我们的应用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了,量子计算机才能落地,才能真正变成我们数字化社会所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把量子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摆在第一位。”邬江兴说。
第二个方向是领域专用软硬件协同计算,它可以让计算机运行更高效,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信号处理等领域形成产业标准和“杀手锏”应用。
第三个方向是解决行业应用内生安全问题,通过为信息技术产品建立“免疫系统”,满足各行各业对网络安全的重大需求,为支撑构建“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网络强国战略提供战略级抓手。
第四个方向是实现数字社会治理现代化。它事关老百姓家庭生活的健康、安全、绿色,也涉及整个城市的管理和社会的发展,可以直接提升老百姓在数字生活中的幸福感。
嵩山实验室将打造怎样的“高地生态”
“目前,筹备组正在组建初期科研团队,并将借助今年的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吸纳350名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嵩山实验室筹备组成员杜轩告诉记者,他们还要为未来数千人规模的科研团队做好全盘规划。
2020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吸引大量人才参加。
河南要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嵩山实验室建设也要着力营造好自己的“高地生态”。
这里将带动数据科学与先进计算、智联计算网络、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把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这里将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合作,以一流课题汇聚一流人才,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打造科研“国家队”;
这里将着力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创新科研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为全省重塑实验室体系积累经验、提供范式;
这里将大力引进高端团队、领军人才,依托高校人才培养联盟,遴选培养省内高校优秀人才,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围绕重塑实验室体系这篇大文章,锻长板、拓领域、瞄准“卡脖子”技术持续攻关,以一流创新平台促一流成果产出,我们定能在主动对接、深度嵌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方面,不断取得新作为、新成就。
感悟来自“嵩山”的能量
□尹江勇
从7月17日嵩山实验室揭牌,到金秋十月实验室主体楼群在龙湖之畔加紧施工,三个月来,记者在采访嵩山实验室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股时不我待、全力以赴的激情。
这是一种即使遭遇了空前暴雨和疫情叠加打击,也难以消减分毫的炽烈能量。来自筹备组成员杜轩的几个“想不到”,让记者印象尤为深刻:
“想不到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推进力度那么强,楼阳生书记调研后仅仅一个月,嵩山实验室便正式揭牌”;
“想不到郑州市政府的支持力度那么大,接洽两次就敲定了实验室主体地址,让我们的选址工作整整提前了4年”;
“想不到与我们对接的各级政府部门、施工单位配合程度这么高,在两个多月的筹备工作中一路遇到的都是绿灯”。
这种种“想不到”,反映出的是全省上下对于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现在和未来的清醒认识,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嘱托的深入落实。
创新大潮席卷而来,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已然成为共识。
河南要想在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就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
也正因为此,嵩山实验室建设才会得到人们全心全意的支持。
对接国家战略科技体系力量 迈出关键步伐
□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副教授梁红军
省委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其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排在首位,这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加快建设现代化强省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创新日益成为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哪个区域创新能力越强,哪个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就越高。所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围绕自身优势领域,积极谋划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了汇聚创新动能,河南迫切需要重塑重构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构建省实验室体系,培育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力争在优势领域创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大科学基础设施,嵌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嵩山实验室的揭牌,以及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的后续跟进,就是我省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体系力量方面迈出的关键性、实质性的步伐。
嵩山实验室聚焦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技术发展前沿,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领域学科发展,将辐射和带动我省万亿级的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国家实验室层面,我省正以“谋划争创”为关键词,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种业等领域,坚持开放视野,整合省内外的优势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的力量,争取嵩山实验室成为国家战略体系的基地或分支机构,从而实现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
他山之石
省实验室,一直被视为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也因此成为承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高端平台。自2017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招请学术“大腕”,发力省实验室建设。其中,广东、浙江、江苏等已跑在前列。
广东总投资超600亿元,分三批建设10家省实验室,数量和规模均领跑全国;浙江省实验室增至6家,初具规模的同时,已形成对“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的全覆盖;江苏的3家省实验室则紧扣国家实验室功能定位,汇聚一大批“国字号”资源,让科创力量聚焦最有基础、最有优势和最需突破的领域。
环顾四周,大家的脚步仍在加快:山东正式下文,将筹建泉城省实验室、青岛新能源省实验室等6家省实验室;广东将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建设数字领域省实验室;浙江则积极以科技创新赋能碳中和,将联合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组建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
不难看出,在建设省实验室上,各地思路十分一致:一方面增加数量、扩大规模,形成省实验室体系;另一方面纷纷布局未来产业和新型领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技攻关。
河南将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0家省实验室,“嵩山”“神农”“黄河”之后,下一步如何落子?其他省市的做法或许正在为我们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