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科技局创新“1+2+3+4+5”服务企业新模式,局紧密结合南阳实际,主动作为,大胆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搭平台。围绕南阳21个产业链加快布局创新链,加强与北京、西安、武汉等地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布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培育新的创新动力源。围绕本市先进制造业、中医药产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相继启动了张衡实验室、张仲景实验室、丹江实验室等三大综合实验室建设,目前已完成基本建设方案;围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新建成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185家;建成了中科光谱技术研究院、东方光微研究院、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想念食品公司、沃尔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光学集团分别建成了优质专用小麦育种院士工作站、生物科技院士工作站、量子级联激光器院士工作站等4家院士工作站,新建站总数居河南省第一。
——建载体。积极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载体建设。制定出台了“南阳市双创载体建设提升行动方案”,加强双创载体的服务管理。一方面,积极培育市级双创载体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市级双创载体上档升级。止目前,该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已发展到40家,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获省厅认定,建成了中关村e谷软件创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南阳创业大街国家众创空间等一批高能级双创载体。
——强主体。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制定出台了“南阳市科技型企业‘十百千’工程行动方案”,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着力打造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止目前,该市科技型企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497家;今年1-6月份,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196家,创新龙头企业达到8家,“瞪羚”企业达到41家,缩小了与郑州、洛阳的差距,排名全省第三。
——聚人才。把人才作为创新第一资源,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用工程。一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2022年南阳市成功引进了许为刚院士团队、谯仕彦院士团队,王占国院士团队、荣毅超院士团队,在绿色食品、生物技术、光电产业、先进制造等方面依托院士团队发展“院士经济”,引领带动了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紧紧围绕南阳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产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目前全市领军人才团队发展到23个。三是有效使用科技创新人才。通过让科技人才承担科技项目,建设创新平台等方式,积极发展有效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2022年共支持科技人才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22项,选派199名科技特派员活动在科技第一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抓投入。针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较低问题,南阳市科技局积极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制定了“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方案”,支持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止目前,全市研发投入预算备案企业达到738家,较2021年增长43%;企业研发项目达到3090项,较去年增长24%;企业备案研发经费达到54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该项工作受到南阳市委改革办典型案例红榜通报,也得到了省科技厅的工作肯定,在全省科技系统大会上南阳做了典型发言。
——促转化。积极推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充分发挥南阳科技大市场优势,先后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发布会、科技成果对接会12次,为企业发布高校、科研机构优秀科技成果255项;二是制定了《南阳市中试基地工作方案》,建成了“南阳市防爆设备中试基地”等8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市场日趋活跃,科技成果不断加快。2022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已突破百亿大关,今年1-6月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58.9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