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核桃教授”的“三步走” | 村里有了科技特派员
发布日期:2023-07-28 13:03 来源:
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是伏牛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对口服务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是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的几位教授们。当小山村牵手“核桃”专家团,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进入三伏天,持续的高温可能会对新改良的核桃造成影响,最近,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教授们来示范基地栾川县拨云岭村的次数更频繁了。
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 李秀珍:今年长得不错啊,你看这,结得挺好的。
核桃种植户 刘平周:以前不是不听你的不中嘛,你说咋干咱就咋干,今年长得这样。
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 李秀珍:那还得加强管理啊,这上面还是有点问题。
核桃种植户刘平周:那是、那是。
刘平周种核桃有十来年了,过去,他这样的老把式可不咋买特技特派员们的账。
河南省核桃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 张国海:因为第一次给他们做服务,村民对我们并不是十分信任。
老把式不买账是有原因的,栾川县有种植核桃的传统,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将近18万亩,很多人祖祖辈辈都在种核桃。但是科技特派员们经过深入调研发现,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栾川核桃也面临品种单一、产量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发展短板。于是,这些教授们就给栾川核桃定了“三步走”的发展计划。第一步就是改良品种。
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党支部副书记 石彦普:在他们的指导下,拨云岭村核桃品种改良达到200多亩,一半以上都进行了改良,青皮核桃能达到300多吨,人均能增收1500元左右。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果农们的态度也有了大的转变。核桃树遇到啥问题,现在都是第一时间给科技特派员打电话咨询求助。教授们的第二步也就跟上了——技术输出。就是通过技术培训,把一些经验丰富的核桃种植能手发展成“土专家。”仅拨云岭村一个村就成立了十多人的技术团队,帮助核桃种植户开展技术托管服务。
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核桃种植户 刘平周:在管理个人的果园基础上,我们还多次到邻村邻镇去管理他们的果园,真正成为“土专家”了。
这些“土专家”将自己的经验与核桃教授传授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技术指导更接地气,让服务团研发的核桃大树多头改接技术,得到了更快推广。不仅解决了死树率高的问题,而且树冠、产量恢复都快。
核桃越种越好,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来拨云岭游玩。如今核桃专家的“第三步”又迈开了:利用村里荒山坡地,打造果树采摘园,让大家既能看风景,又能进行农事体验。大樱桃、石榴、山楂、杏、李、枣,在专家团的指导下,一个包含九种水果的采摘园正在加快建设中。
河南省核桃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成员 李秀珍:我们还计划帮助村里建果树盆景园,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来源: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