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信息公开 > 提案公开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905号建议及答复
发布日期:2023-09-15 11:05 来源:办公室 阅读次数: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专用纸

第 905 号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905号建议及答复

  

建议正文专用纸

  

关于“推动农业科研资金更多向基层下沉”的建议


  关于“推动农业科研资金更多向基层下沉”的建议

  一、情况说明

  近年来,河南省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扛稳国家赋予的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两大重任,强化科技支撑,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举措,整合科技力量,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开展核心种源等15项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组建河南种业集团。高标准建设“中原农谷”、周口国家农高区,推进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深入推进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可谓亮点纷呈,火力全开,为全省农业科技发展搭建了四梁八柱,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影响深远。这些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起到了顶天立地的作用,对于解决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难题提供了基础性、急需的、新兴方向领域的、交叉学科的研究与探索,可以说是为建设农业科技强省提供了基础支撑。

  但我们还要看到,我们在高品质果树育种、小微型农机、农业机器人等智慧农业装备、植物生长模型与数字孪生等环节领域与发达省份、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短板,这些实用型技术产品研究推广、果蔬新品种育繁推、创新成果熟化与产业化落地单单依靠大型国有骨干型农业科研机构是不行的,就像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多的国家不一定都是体育强国一样,我们既要“一枝独秀”打造顶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还要支持小微科技型民企和民间育种者科技研发平台建设,让更多的科研项目经费资源向基层和产业下沉倾斜,保持“满园春色”,就像修建果树一样,保持“大枝亮膛膛,小枝闹嚷嚷,年年丰收有保障”的科技成果百花齐放态势。

  二、原因分析

  1、小微科技型民企更有创新活力,在一些技术领域保持专精特新行业领先;

  2、育种工作周期长、重复而枯燥,需要绝对热爱,长期坚守和情怀付出,民间育种者有优势;

  3、基层科研平台和主体更容易掌握产业实际问题,了解市场真实需求,找准难点痛点弱点,提高农业科研工作精准性,降低推广转化应用成本。

  此外,多数农业发达国家的民间育种和农业科研能力也发达,就像种西瓜一样,很少依靠主蔓结瓜的,大多是子蔓和孙蔓更容易座高品质的瓜。诸如邻国日本,小微企业、县级农科所试验站、园艺场和民间育种者培育出了很多中国知名的草莓、柑橘橙子、甜柿、葡萄、苹果等水果品种,有些品种甚至至今仍占据着中国高端水果品种的主阵地。而国内的一些大型国有农业科研院校所速成培育的品种至今还停留在发论文、报专利、评职称、申请项目资金等阶段,并未受到农户和终端消费者的认可,推广率很低,我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相当于农业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三、具体建议

  1、建议围绕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如小微型农机装备、农业机器人、生物育种、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等方面出台解绑挂帅课题,激励优势小微型科技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自主攻关或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

  2、支持县域农科所和农技推广站,围绕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瓶颈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每年固定科研经费支持。

  3、结合农作物育种研发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的情况,对民营企业、民间育种者设立种业科研风险基金。



豫科案〔2023〕30号                                                                                                                                             签发人:张 锐

                                                                                                                                                                               办理结果:A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905号建议的答复


王智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农业科研资金更多向基层下沉的建议”收悉。该建议所提问题真实准确,对策建议务实可行,非常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结合省科技厅职能和工作实际,现针对“激励优势小微型科技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自主攻关或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等建议,提出如下答复意见:

  一、关于激励优势小微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全省农业科技企业研发能力明显增强,涌现了一批农业科技型领军企业。据了解,全省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53家,入库中小企业689家;近80%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建有科研基地和项目实验室,农业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逐步提升。2016年以来,省科技厅支持基层企业协调科研院所围绕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示范推广与成果转化,实施457项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技术攻关示范,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建立企业研发信息管理平台,执行研发投入备案制度,对备案企业研发费用给予后补助;深入推进“科技贷”业务,对包括农业领域在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连续性资金扶持;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联合攻关。

  二、关于支持县域农科所和农技推广站

  我省县级农科所(试验站)共29家,是我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组成部分。农技推广站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农业技术专业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普及等,2016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利用中央财政经费,年均安排资金1700万元,支持全省130个左右县(市、区,场),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加快构建新型“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聚焦农业科技服务重点领域,加强县域农技推广服务。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加强与省农科院的沟通,加快推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分院”建设工作,进一步发挥好河南省农科院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以及县级农科所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推动科技、人才和县级资源的深度融合。同时,省科技厅将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及时发布农业领域科技攻关计划,支持县级农科所根据自身科技研发实力和科研优势等实际情况进行申报。在支持县域农技推广站方面,省农业农村部门将持续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各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各地稳定农技队伍,提升人员素质,改善推广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功能;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完善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聚焦粮食稳产增产、大豆油料扩种、农产品有效供给等,示范推广重大引领性技术和农业主推技术,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县域层面落地转化推广应用。

  三、关于设立种业科研风险基金

  我省2015年已经设立了河南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中原证券发起设立,重点投资省内的国家及省级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科技型小微企业、高层次人才领办的省内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和省内外实力强、业绩好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省内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扶优培强我省优势种业企业,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建设现代种业强省,2022年河南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正式设立。下一步,河南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将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原则,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撬动金融资本5亿元,三期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0亿元,重点投资育种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较大的种业企业,推动河南种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7月1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0371-86507522

  联 系 人:李锦辉

  邮政编码: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