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网欢迎您!

加强灌浆期田间指导,护航小麦丰收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4-05-15 17:11 来源:


  小麦开花后的生长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生长重心逐渐转移到籽粒,同时也是病虫害爆发的主要时期。为了精准调查小麦花后的生长情况以及降低后期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保障今年小麦丰产丰收,2024年5月2日至3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冯素伟利用五一假期,深入濮阳县美芳种植家庭农场及胡状镇小麦高产示范田,查看小麦生长情况,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护航小麦丰收最后一公里。

  由于麦播期间连续阴雨,豫北地区大部分麦田较往年播期推迟,加上持续低温冰冻,对小麦品种来说也是一次极大考验,抗低温能力强的品种越冬后长势较好。但小麦拔节后雨水不足,开花期大部分田块土壤墒情不佳,需及时补充灌溉。考虑到扬花期灌水会提升赤霉病发病率,科技特派员建议豫北地区农户可在五一期间选择无风天气合理补灌。此时盛花期已过,颖壳闭合,可降低赤霉病感病几率,且下部小蘖消亡,通风透光情况有所改善,对后期的茎基腐病和纹枯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花后7到10天补灌,小麦籽粒尚未形成,植株重心较低,如遇大风不至于发生大面积倒伏现象。同时,也可为籽粒快速生长到来之前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

图片

  补灌开花水三天后,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第二次“一喷三防”,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叶面喷施磷钾肥及微肥提升抗逆性,可预防早衰和干热风。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杀菌剂、杀虫剂与叶面肥科学混用,综合施药,确保后期籽粒灌浆充分,提升产量。虽然选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但一定注意用药量和水量,同时调整好无人机与小麦冠层顶部的距离。

图片

  最后科技特派员调查了高产示范田小麦长势及生长特点,对示范的百农5819、百农8399和百农4199提出了具体管理措施,并对后期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做出研判,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重点建议如下:(1)示范田出现的少量杂株可采用人工拔除方法,同时特派员也教授了示范田负责人辨别杂株的技巧,确保精准、精细去杂。(2)田间节节麦和野燕麦应及时人工去除并带出田外,防止争水争肥及成熟后杂草扩散。(3)正常补灌开花水后,不再建议补灌麦黄水,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可充分发挥营养器官贮存物质的再转运作用,提高收获指数。

  此次技术服务效果良好,特派员表示会持续关注小麦灌浆期生长情况,不间断跟踪调查,开展科技服务,希望通过对小麦的田间技术指导,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效,护航小麦丰收的“最后一公里”。

Copyright ©2020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306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