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畜牧水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为渔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智
发布日期:2024-08-12 10:04 来源:
夏季是水产养殖的旺季,也是水产养殖管理的关键时期,做好高温多雨环境下的科学喂养和病害防控工作,对于取得全年渔业丰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提升水产养殖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增加养殖户的综合收益,8月6日,三门峡市畜牧水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以下简称特派团)一行深入灵宝市的渔场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特派团一行来到灵宝江辉水产养殖合作社,该场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稠桑村,养殖场面积1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公顷,分为养殖区、孵化区、办公区和生态净水区四个部分,当前以开展优质黄河鲤鱼、黄河鲶鱼、鲢鱼、鳙鱼等品种的苗种孵化为主,兼顾开展乌鳢、鳜鱼、鮰鱼、黄河鲤鱼、黄河鲶鱼等成鱼的养殖。技术人员详细了解了渔场苗种孵化工作和乌鳢、鳜鱼、鮰鱼、黄河鲤鱼、黄河鲶鱼等品种鱼类生长情况,并结合当前夏季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为其详细讲解了高温多雨季节病害防控注意事项,并鼓励养殖户认真做好养殖记录,总结经验、科学养殖,为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示范、树立样板,进一步扩大养殖的规模,拉长水产养殖上下游产业链,积极推动发展渔业特色产业,拓宽渔民增收渠道,提升水产养殖的养殖水平和综合效益。
科技特派员向渔场免费发放了《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号和2号》《实施“白名单”制度,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设施渔业简介》以及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倡议书宣传彩页等60份,苗种孵化及养殖技术实用手册30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宣传挂图20张,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科技特派员还向养殖场免费发放了消杀药品,指导养殖户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以防为主、防大于治”的管理理念,积极做好厂区环境和作业场所的全面消杀工作,积极实施洁净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长效化的全过程安全生产作业管理体系,确保养殖环境的洁净、环保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为加强夏季鱼塘管理,三门峡市畜牧水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建议全市广大水产养殖场户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保持较高水位,加强水质调控。应保持合理养殖密度,尽量保持较高水位,定期加注新水或换水,适时加开增氧机增氧。定期使用生石灰等对水体和食场消毒,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促进菌相与藻相的平衡。
二是提高饲料质量,降低饲料投喂量。要求饲料质量好,营养全面。高温季节,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或复合多维、免疫多糖等,提高鱼体免疫抗病能力。要根据天气、水质、鱼情等确定投喂量。
三是防范强对流天气,做好灾后救治措施。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应对灾害天气预案。暴雨前,应加强巡塘,加固池塘堤埝等。每天坚持早晚巡塘,查看养殖动物活动和吃食情况,查看水色、透明度等,同时查看池埂情况,确保进排水系统畅通。
四是预防为主,做好病害防控。应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不要等到发病再治。治疗应采用“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除定期对水体消毒外,发生病情时应及时诊断,确定病因,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疗。
五是遵守休药期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根据池塘状况和市场行情及时出池。养殖产品达到上市规格可捕大留小,降低相对养殖密度,促进存塘鱼的生长。产品上市前应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六是做好水产品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三项记录”既是生产过程的痕迹记录,也是养殖规律的总结和养殖经验的积累,要做好记录,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生产管理措施和流程,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发展中心将与水产养殖企业精准对接,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赋能添智和深度融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采取“中心+良种+良法+良技+基地”的全服务链形式,全力推进现代畜牧水产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