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县科技
信阳市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引领作用
发布日期:2024-09-05 16:10 来源:信阳市科学技术局 阅读次数:

  近年来,信阳市持续深化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不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创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一是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对获批省级以上平台的给予相应的奖励资金,对市级平台严格考核评价,不达标的限期整改提升,充分发挥其技术攻关、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等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14个,省级产业研究院2家、省级创新联合体1家、省级中试基地1家,省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达到187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是让企业成为产学研融合的主导。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由企业组织自身力量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协作,联合开展重大课题攻关。2022年来,全市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15项、省重点研发项目9项、市县创新引导计划18项,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近亿元。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公司与市农科院联合揭榜的“豫南酿酒专用弱筋小麦优质高效产业化集成技术研究与规模化应用”项目,自2021年实施以来,共审定小麦新品种4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地方标准1套,建立了信麦163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繁殖基地,示范带动周边6万亩弱筋小麦生产。

  三是让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场。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转化科技成果170余项,转化合同金额3.45亿元。连续参加3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共吸纳省内外500余项先进技术成果在信阳市落地转化;健全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引育机制,全市省级技术经纪人达到365人。完善科技企业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累计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科技贷”资金4.87亿元,拨付“科技贷”贴息经费238.6万元,企业融资贷款利息降低50%,有力推动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四是让企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积极营造良好“双创”生态,构建完善“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领军企业”梯次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