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网欢迎您!

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为于庄村乡村振兴描绘绚丽蓝图

发布日期:2024-11-11 12:48 来源:


10月18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规划设计师张宇华赴博爱县许良镇于庄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通过现场调研和前期资料收集,针对村域规划、村庄建设和单体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设计方案,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村庄规划的革新进行了解读。

图片

一、明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统筹推动乡村永续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于庄村常住人口不足100人,科技特派员通过走访村民了解到村民对上位规划中村庄的土地利用区域边界不清晰,导致出现了盲目建设以及建设进度滞后等问题。科技特派员建议首先要明了村庄规划的“三区三线”划定,确保村庄规划有法可依,同时要注重生态和耕地保护,并率先完成了村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图,解决了“画线难”的问题。

二、深入了解村庄发展需求,规划向精细化、多元化转变

当前,传统村庄规划模式基本为自上而下,与村民结合度不足,无法延续村庄原有的特色。科技特派员通过三个阶段的调研,包括基础资料收集、详细调查和入村调查,充分了解村庄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村民需求,并响应博爱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以“竹乡水村、太行山居”为特色,凸显“山居文化”主题,充分利用于庄村的山水资源,规划发展涵盖民宿院落、文化舞台、水磨坊、农具博物馆等多项工程,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村庄环境。

图片

三、充分挖掘村域特色,促进村域“点线面”全方位发展

镇域范围内仅依靠村庄散点式发展,经常会出现“引得来人,留不住人”的现象,科技特派员建议采用“以点穿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方式。比如,于庄村联合吴窑村、许湾村、下浮头村等八个村庄,形成一带七区,涵盖滨河休闲、乡村创客、山岭体验、民宿度假、红色研学等丰富内容,打造出宜居、宜养、宜业的丹河乡村旅游示范区。各村定位不同,使游客能全方位便捷地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同时这种带动式、片区式、立体式的发展可以使村庄规划建设事半功倍。

四、探索村庄规划“留白”机制,预留村庄弹性发展区

科技特派员在进行村庄规划时充分探讨了规划“留白”机制,建议根据产业发展、宅基地、设施配套、生态保护的需求,结合上位规划需要在本区域落实的项目,确定未来用地需求,通过“划空间,不定用途”“划空间、不定时序”和“划指标、不定空间”三类留白不超过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有效应对乡村未来发展、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不确定性土地需求,这种弹性空间预留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乡村宜养、宜居、宜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五、着力挖掘村庄“标志物”,打造特色名片

乡村振兴离不开新乡绅的支持,他们生在乡村,对村子有着浓厚的情感。科技特派员建议村庄规划可以将村中的古老故事、优良文化在建筑空间中进行展现,形成会讲故事的“叙事空间”,比如民宿、文化大院、乡村书院等的设计,在建设过程中把握和发挥新乡绅的力量,既是对村庄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留住“乡愁”的有效途径。科技特派员还为于庄村的乡村民宿设计出了独具特色的方案,建议在保留村庄老房子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融入宋式元素,使乡村民宿既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具有现代生活的舒适。

图片

本次服务针对许良镇于庄村的村庄基本情况进行了“针灸式”的深入剖析,在村域宏观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单体建筑改造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为后续村庄规划建设明确了方向。


Copyright ©2020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306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