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县科技
三门峡市通过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激活科技成果转化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09-25 22:52 来源: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阅读次数:

  近年来,三门峡市科技局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列为“一号工程”,通过“搭平台、强赋能、促转化”全链条发力,让实验室里的技术快速走向生产线、变成好产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双提升。截至当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90家,2024年106项科技成果被纳入“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亿元大关,2025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47.7%,创新平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效应日益凸显。

  一是高位布局,打造成果转化“强磁场”。围绕“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近三年全市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7家,实现“国字号”平台零突破。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总部、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实践基地、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相继落地,构建起“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撑体系。其中,年产17吨超高纯镓、铟、硒材料中试项目已具备7N级生产能力;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以6000万元实现技术转让,有效破解产业链“断链”难题,带动上下游产业产值超10亿元。2025年新增食品领域中原学者工作站1家,总数达11家,位居全省前列。依托三门峡应用工程学院(筹)建成风电轴承、金属增材制造等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有力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二是梯度培育,畅通成果转化“快车道”。建立“市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平台梯次培育机制,2024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69家,累计建成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833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创新科技服务模式,通过科技服务综合体促进平台与企业“双向对接”。2025年上半年,通过“线上发榜+线下对接”模式,办结省级创新平台及重点研发项目等各类需求144项,引导企业增加2000万元研发投入,预计缩短项目产业化周期30%,年新增产值5亿元。三门峡高新区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显著提升。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一票否决”制度,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8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19家,形成诚信与创新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选派50名“科技副总”驻企服务,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助力成果转化产值持续增长。

  三是机制创新,激活成果转化“动力源”。出台《中试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大型仪器设备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对平台落地的产业化项目实施贷款贴息政策,2025年已发放贴息资金5.7万元,撬动银行贷款2.2亿元,惠及企业31家。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拨付638万元专项支持超纯矿物新材料研究院研发工作;加速推进“年产6000吨高纯钼产品”等8个中试项目产业化进程。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合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专利攻坚破零”专项行动,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零专利企业“把脉问诊”。

  下一步,三门峡市科技局将锚定“十五五”目标,重点推进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布局杜仲橡胶制备等特色中试基地,深化与西安交大等高校的成果对接合作,力争2025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7亿元,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科技动力。